中国的发电站还能建多久?
小研
2019-10-15 10:02
300人浏览

装机容量,全称“发电厂装机容量”,指发电站所有发电机组额定功率的总和,表征了发电厂建设规模和电力生产能力的主要指标。装机容量一般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和电力工业建设发展计划的需要,由电力设计院或其他有关技术部门,综合考虑政治、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后确定的建造方案。此外,整个电力系统内所有火电厂、水电站和其他类型发电厂的装机容量的总和,称为该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一个国家的总装机量,就代表了该国电力生产能力。
本篇文章选取了2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电能力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看看中国的目前的发电能力在国际中处于什么水平,发电厂或发电站还有多少建设空间。用于比较的各国数据是2015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8年统计年鉴。


1
总值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从国家总装机容量和发电总量来看,中国双双稳居世界第一,美国的总装机容量只有中国的65%,发电量也只有中国的74%,更不要说领先其他国家好几倍的差距了。同样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是印度的5倍和4倍。

2
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水岭

3.jpg

从人均装机容量(总装机容量/人口数,单位:千瓦/人)的比值来看,中国的人均装机容量仅为1.2千瓦/人,处于20个国家的中下游水平。加拿大以人均装机容量3.8千瓦/人位居第一,是中国人均数值的三倍有余,美国以3.1居次,澳大利亚以2.8位居第三。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位居第一。可以说,中国的人均装机容量是区分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水岭,中国以上,是美、加、奥、日、韩、新加坡以及欧洲国家,中国及以下则是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

4.jpg

人均发电量(发电量/人口,单位:千瓦/人)的比值趋势与人均装机容量较为相近,依然是以中国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割线。不同点在于韩国、法国等部分国家虽然人均装机容量排名并不靠前,但是人均发电量较高。
从人均装机容量来看,中国是加拿大的31%、美国的38%、澳大利亚的42%、日本和德国的48%、西班牙的49%、新加坡的50%、韩国的60%、法国的61%、意大利的63%、俄罗斯的69%、荷兰的73%、英国的81%。
以上是2015的对比数据分析。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中国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9亿千瓦,人均装机容量为1.36千瓦/人,仍然未达到发达国家2015年的水平。因而,我国的电力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而,如果要达到与发达国家同等的人均装机容量数值,中国的发电站/厂的总装机容量(2018年数据)与发达国家(2015年数据)差距如下(单位:亿千瓦):

5.jpg

3
从电力来源比例看我国电力建设未来

除了电力生产能力的各有不同外,各个国家电力的主要来源也有所差异,有的全部来自热电,如新加坡,有的超过半数来自水电,如加拿大和巴西。

6.jpg

现阶段,中国仍然以热力发电为主。从各种电力来源的装机容量来看,68%的电力来自于热电,20%来自于水力发电,3%来自于核电,3%来自于风电,另有6%来自于其他动能。这样的来源分布,与美国、印度、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基本相符。
我们将火电、水电、核电站点按照规模划分为三个层级,风电由于分为陆上、近海、远海风电且不同细分领域差别较大,因此未列出。

7.jpg

因而,按照现有的各类电力装机容量比例来算,如果要达到俄罗斯的水平,我们还要建560座火电站、330座水电站、15座核电站(全部按照大型发电站计算);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水平,则要建2700座火电站、1600座水电站、73座核电站(全部按照大型发电站计算)。

4
按照现有的建设速度还要建多久

8.jpg

自2012-2018年,总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如果将发达国家的装机容量增长率设定为2%(欧美国家装机容量近年来增长率为1.5%),根据测算:
要达到人均装机容量第一的加拿大,还需要17年,要达到美国的水平,还需要13年;
要达到俄罗斯的水平,还需要5年,要达到德国和西班牙的水平,还要10年;
要达到日本的水平,还需要10年,要达到韩国的水平,还需要7年。
总体来说,中国的电力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即便在当全世界发电量增速仅为3.7%时,中国仍然能够以8.4%的迅猛增速领跑全球,全年发电量达到71118亿千瓦时(2018年数据)。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电量已经超过全球生产总电量的1/4,平均每2秒产生的电力就足以满足一个中国人一辈子的电力需求。
然而中国很多基础设施一样,建设总量都能够位居世界前列,甚至是世界第一,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当巨大的总量被分摊到个人时,就会发现人均拥有量并不乐观。因而,即使在总量第一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去为14亿的个体谋求更大的福利。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