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智库,成为行业领先的综合服务商 ——访中建政研集团董
中建政研
2017-08-04 09:20
522人浏览

梁舰,中建政研集团董事长,星云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山西、河南、湖北等地PPP专家库成员。作为PPP浪潮最早的参与者、实践者与研究者,提出了投资建设领域和PPP领域“行业生态圈”理念。多年来致力于政策研究和行业服务,参与了《民法典》、《地下管线条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等立法研究和讨论。为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修订课题组成员、《PPP模式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总协调兼副组长,兼任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兼PPP咨询与研究中心主任等社会职务。曾任国家机械工业局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信息中心市场部主任、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城建处处长助理、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咨询培训部主任。

11.png

【采访实录】

记者:您创建中建政研的初衷和背景是什么?“中建政研”有着怎样的寓意呢?

梁舰:中建政研创立于2004年,它为宣贯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政策而生,依托于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在10余年前,中国的咨询培训市场刚刚起步,而政策培训是其中一个细分的市场。而“中建政研”的寓意也十分明显,就是“中国建设领域政策研究”的简称。从名称设计上来讲,虽然当时我们是以开展政策培训业务为主,但同时也希望能够进行政策研究和参与到立法当中去。

记者:中建政研从成立之初一个十几人的小团队发展到如今涵盖多种经营的集团化公司,是如何做到独立生存、不断发展、壮大经营的?

梁舰:首先,一个企业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它未来能不能长得更大,走得更远。其次,对于中建政研来讲,它的最大优势是紧跟着时代的脉搏和政策的前沿,这与从事政策宣贯这个领域是相关的。再次,中建政研的每一次战略转型都会紧跟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始终认为“谋势而动,顺势而为”是非常关键的。

记者:我们知道,中建政研的发展始于工程建设行业,现在涉及 PPP、特色小镇等多方面的业务,每一次更进一步的背后都有着怎样的义无反顾和巨大收获?

梁舰:以“特色小镇”为例。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新的政策发布,它不仅仅是一个政策,更是一项运动也是一次机制体制的变革。作为政策培训起家的机构,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政策背后的原因。从中建政研的业务拓展上来讲,由一个纯培训的机构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型,这些政策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转型的机会。

在2014年中建政研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我们确定了第二个十年的愿景——“建设新型智库,成为行业领先的综合服务商,构建行业生态圈”。就在此时,国家关于支持PPP模式发展的政策来了。这是一个非常巧合的契机,而我恰恰认为PPP能够使中建政研实现这种跨越性的转型。深入地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中也是中建政研成为综合服务运营商的一个机会,从规划、申报到项目运营,成为一个产业链条。您是工程建设领域的资深媒体,但在这个领域中建政研是没有机会的,传统的咨询公司和勘察设计企业已形成一定的市场格局。对于一个新来者,机会是非常小的。但是“特色小镇”不一样,在这个领域里大家处于相同的起跑点。而在这里中建政研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对政策的把握能力成为了优势。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购了一家咨询公司,组建团队,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当中。

记者: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您个人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什么?

梁舰:2004年,建设部出台了一项关于项目管理的暂行办法。2005年7月,我们就此在大连召开研讨会。中建政研邀请了一位行业内的专家去讲课,但在前一晚他告诉我因故不能到达。在这种非常被动的条件下,我想只能由我来替代他去讲。在电话里,我请这位专家用10分钟为我讲授大概内容,而第二天我据此讲了两个半小时。在这个200余人的会场里只有2个人离开,这是一件让人非常开心且难忘的事情。

对于中建政研来讲,当我们完全与中央国家机关的事业单位脱开之后,我们的业务要进行转型,今后的工作中也要使团队起心动念。在一次出差的路上经停泰安站,我打电话给秘书说,这个周末安排公司全体员工登泰山。三天的准备时间很紧张,但必须要去做不能够因为迟疑而被说服。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真正从内心意识到,我们的战略转型是玩真的。

记者:在企业经营中,您的个人理念是什么?在集团发展中是如何一以贯之的?

梁舰:“追求卓越,开拓创新”是中建政研不变的追求。在一个小的领域要做到优秀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你努力和用心,而不需要去拼天分,更遑论运气。而“追求卓越”要做到的是“优秀中的优秀”,这是一个不断前进的理念,卓越是无止境的。行路难,开路更难。只在一条路上走,那么深耕是应该的。世界在变,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多年来,中建政研的业务结构和人才结构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共容、共融、共荣”也是我们的理念。在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人员愈发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相互包容;同时也需要大家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出成功的荣誉。

记者:据说您个人很喜欢航空母舰,也经常把企业战略与协作比作战斗航母群,航母——对您个人和企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梁舰:我的名字叫做“梁舰”。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想让我长大后做一名海军,并且还给我买了海军帽、海军服,却很遗憾没有达成他的这个愿望.中建政研要做一个平台化的企业,不仅仅是咨询和培训,它要为行业搭建一个资源和信息交流对接的平台,为企事业单位搭建一个咨询、培训以及相关服务的平台;同时,也要成为个人能力提升和培养的平台。我觉得航空母舰的作战思想和这一平台的运营思想高度吻合,军事思想和团队建设的思想理念也相契合,员工的个人成长也与士兵成长为将军的步伐相似。

记者:当前,中建政研集团业务中的核心是哪些?都是如何布局的?

梁舰:在2010年,中建政研做到了政策培训宣贯市场的第一名;在PPP咨询领域,中建政研的业绩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或第四名;管理咨询则在全国位列第十到第十五位之间;在新兴业务板块,中建政研的产业基金、特色小镇将来也会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在未来,中建政研将利用自身平台吸收营养开展业务。

记者:众所周知,中建政研的专家队伍很强大,智库建设在行业内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请您结合中建政研的智库建设,谈谈专家对中建政研发展壮大有哪些意义。

梁舰:专家与中建政研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我们要在内心明确这是一种超越了合作的关系。从专家的角度来讲,专家也需要平台来进行研究成果和观点的传播,而中建政研也在提供这样一个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平台。

记者:听闻您参加了很多立法提案与修订工作。请结合您代表中建政研参与的立法提案和修订工作,谈一谈您是如何看待中国的立法建设的。

梁舰:首先,我感觉到立法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同于以往的“关门立法”,行业主管部门、立法司法机构来进行政策的研究讨论,现在“开门立法”的态势愈加明显。其次,中建政研是从实践当中走出来的,这恰恰也对丰富法律条文起到了一点更实用的价值。中建政研接触的许多建筑企业参与了《建筑法》的制订,同时也参与了很多的PPP项目相关条例的研究探讨,这都是中建政研参与到其中的基础。

记者:可以说,中建政研经历了建筑业发展的最好年景,当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领导者,您又是怎样应对和调整企业发展布局的?

梁舰:进入新常态,我们认为今年是中国建筑行业的拐点。建筑企业急剧分化,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相对应,以前的地方政府“有权、有地、有钱”,而如今权被限制、土地不可再生、资金减少,他们也面临这新的形势。金融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货币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及经营成本的上升,这些一定会对中建政研产生影响。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种影响对很多企业的发展影响是不大的。如果企业缺少资金,但与此同时它有着新的需求就出来了。当企业发展遇到困境的时候,它对智力的渴求和依赖也就越大。当未完全形成竞争力的时候,可能对学习的欲望并不强烈;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必须主动求变。企业生存大环境的改变究竟对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需要从更多的维度进行分析,这种境况下可能存在着更多的价值。

记者:请您谈谈中建政研的未来发展构想,同时它对推动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梁舰:对于中建政研的发展构想,一定还是“建设新型智库,成为行业领先的综合服务商,构建行业生态圈”。建设新型智库并不仅仅是PPP综合智库平台,我们还要建设建筑业智库平台、事业单位智库平台,以及我们所从事的财税、环保等领域的智库平台。在投资建设领域,我们有培训、咨询资源;在事业单位领域,也开展了培训和咨询。我们正在成为综合服务运营商,构建行业生态圈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和努力。所以说,中建政研在未来的构想就是建设专业领域的智库平台,形成几个行业领域的综合服务运营商,完成一个生态体系。

在“对行业的影响”这个话题上,我认为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能不能对行业产生影响,对行业的影响有多大?这是基于能够创造多大的价值而决定的。在思考创造价值的同时,中建政研更希望去思考“可持续经营”和“核心竞争力”,通过这两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我们才会对行业产生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