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今、明两天举行。近来,国内媒体上关于非洲的报道也多了起来,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关于非洲,你会想到什么?苍茫大地上的牛群和狮子?还有身着鲜艳服装的异族民众?请别忘记这里也有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梦想!而这梦想里有来自中国的助力。
中国帮助非洲“老铁”长远发展
对世界而言,非洲是投资洼地,可是对中国而言,那里还是朋友的家。非洲同胞可谓是中国人民的“老铁”。帮助“老铁”长远发展,中国责无旁贷。
受经济、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居住着全球约七分之一人口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在几乎所有基础设施领域的表现都全球垫底。对全世界的投资者而言,全球约七分之一的人口规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对资本具有强大的诱惑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部部长塞拉西(Abebe Selassie)去年底在公开发表演讲时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缩小该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全球表现最好地区之间的差距会使给地区人均GDP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
所以中国来了。众所周知,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国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5年12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倡议实施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后,中国帮助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内的非洲国家新增约3万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万吨/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日的清洁用水处理能力、近2万兆瓦的发电能力和3万多公里的输变电线路。
中国一直认为从长远看,非洲国家不可能靠援助来发展,它的内生发展能力将是决定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特别注重培育非洲自己的内生增长能力,包括一些核心的基础设施,还特别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为了更好地帮助“老铁”,中方在非洲实施了20多个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和能力建设学院项目,截至2018年底将在非洲本地为非方培训超过20万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在华培训超过4万名非方官员和技术人员。
中国可以带给非洲更好的PPP发展模式
如何能让非洲发展得更好是萦绕在中非人民心头的话题。在国内,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大力推进PPP模式,利用政府信用与民间资本实力的结合,共同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那么这种方式在非洲能推广吗? 由私人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修建独立发电厂(IPP)在许多非洲国家已经十分普遍,这在南非、肯尼亚等国家得到积极的发展。但是,对于不太发达的非洲国家来说,政府仍然需要提供“配套基础设施”来激励私有投资者,这些配套措施包括,法律和税收框架、能降低成本的关税政策,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间接的政府支持。
整体来看,PPP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基建市场依然属于非常小的一股力量。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90-2015年间,该地区的PPP项目数量占全球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PPP项目总数的比重在2%-12%之间。截至2015年,包括布隆迪在内的7个国家仍然没有PPP项目。
也许中国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刘所长提出了几个问题“如何让当地的失业人员不认为是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让当地公司认为不是我们抢了他们的生意?让当地各级政府能够认为我们就是他们自己的公司?”,值得中非人民考虑。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让中国更好参与地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帮助自己的“老铁”,更好地避免与当地方方面面的摩擦与冲突。
国投信达负责国际业务的专家在接受小编采访时回答说,中非合作采用PPP模式,可以将当地公司和政府资金引入其中,可以成为当地政府自己的公司,可以避免引起当地公司的不满。而且PPP项目一般长达数十年,可以为非洲当地人提供更多的技术含量相对不太高的持久工程维护工作,让非洲当地失业者有获得新工作的机会。
“我们应该有信心随着非洲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中非经贸密切程度提高而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大潮流的澎湃而发展。”国投信达这位负责国际业务的专家信心满满。
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7年中非贸易额达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非双方加强产业对接,不少重点投资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在制造业、金融、旅游、航空等领域的PPP模式合作也取得新突破。展望未来,中非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将和非洲“老铁”携手奋进,共创未来。
关于非洲,你会想到什么?苍茫大地上的牛群和狮子?还有身着鲜艳服装的异族民众?请别忘记这里也有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梦想!而这梦想里有来自中国的助力。
对世界而言,非洲是投资洼地,可是对中国而言,那里还是朋友的家。非洲同胞可谓是中国人民的“老铁”。帮助“老铁”长远发展,中国责无旁贷。
受经济、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居住着全球约七分之一人口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在几乎所有基础设施领域的表现都全球垫底。对全世界的投资者而言,全球约七分之一的人口规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对资本具有强大的诱惑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部部长塞拉西(Abebe Selassie)去年底在公开发表演讲时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缩小该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全球表现最好地区之间的差距会使给地区人均GDP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
所以中国来了。众所周知,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国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5年12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倡议实施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后,中国帮助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内的非洲国家新增约3万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万吨/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日的清洁用水处理能力、近2万兆瓦的发电能力和3万多公里的输变电线路。
中国一直认为从长远看,非洲国家不可能靠援助来发展,它的内生发展能力将是决定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特别注重培育非洲自己的内生增长能力,包括一些核心的基础设施,还特别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为了更好地帮助“老铁”,中方在非洲实施了20多个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和能力建设学院项目,截至2018年底将在非洲本地为非方培训超过20万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在华培训超过4万名非方官员和技术人员。
中国可以带给非洲更好的PPP发展模式
如何能让非洲发展得更好是萦绕在中非人民心头的话题。在国内,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大力推进PPP模式,利用政府信用与民间资本实力的结合,共同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那么这种方式在非洲能推广吗? 由私人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修建独立发电厂(IPP)在许多非洲国家已经十分普遍,这在南非、肯尼亚等国家得到积极的发展。但是,对于不太发达的非洲国家来说,政府仍然需要提供“配套基础设施”来激励私有投资者,这些配套措施包括,法律和税收框架、能降低成本的关税政策,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间接的政府支持。
整体来看,PPP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基建市场依然属于非常小的一股力量。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90-2015年间,该地区的PPP项目数量占全球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PPP项目总数的比重在2%-12%之间。截至2015年,包括布隆迪在内的7个国家仍然没有PPP项目。
也许中国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刘所长提出了几个问题“如何让当地的失业人员不认为是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让当地公司认为不是我们抢了他们的生意?让当地各级政府能够认为我们就是他们自己的公司?”,值得中非人民考虑。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让中国更好参与地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帮助自己的“老铁”,更好地避免与当地方方面面的摩擦与冲突。
国投信达负责国际业务的专家在接受小编采访时回答说,中非合作采用PPP模式,可以将当地公司和政府资金引入其中,可以成为当地政府自己的公司,可以避免引起当地公司的不满。而且PPP项目一般长达数十年,可以为非洲当地人提供更多的技术含量相对不太高的持久工程维护工作,让非洲当地失业者有获得新工作的机会。
“我们应该有信心随着非洲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中非经贸密切程度提高而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大潮流的澎湃而发展。”国投信达这位负责国际业务的专家信心满满。
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7年中非贸易额达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非双方加强产业对接,不少重点投资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在制造业、金融、旅游、航空等领域的PPP模式合作也取得新突破。展望未来,中非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将和非洲“老铁”携手奋进,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