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项目没利润,施工单位的日子不好过。几乎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都处于弱势地位,施工单位正逐步被边缘化,面临转型的困局。
最低价中标:想中途停工要挟或变更没门
前些年即便低价中标,通过几个变更,还能捞回不少利润。现在地价贵,政府又现价,手上也没多少钱,导致最终压榨下游的施工单位。
在材料采购上,找材料商都找来,逐一比价,最终锁定材料品牌与价格后,采取甲定乙供的方式,业主自己不买,由施工单位来采购。由于开发商把材料商的价格压的很低,材料商也没多少利润空间,施工单位想要从材料商那里捞到油水几乎为零。材料商都是现款现货,否则不予供货,这个资金又得由乙方垫资来做,而且材料的损耗、质量问题等都得由施工单位承担。
过去,不少企业会通过中途停工来要挟,变相加钱。业主现在把合同都限制的很死,中途停工总要有个理由吧?没理由的停工,打官司也打不赢啊,最后白白损失了履约保证金。过去,在施工过程中做一个变更或签证,还能获得价格调整,现在需变更,甲方不进行价格调整,这一下子就没得玩了。更狠的是开发商将项目分为多标段,一旦有一家耍赖停工,立刻清场由另一家公司接受,而清场的单位还没有了履约保证金。
材料上没利润,开发商又压低管理费用,最终只剩下人工费。施工单位的生存空间在哪,谁也不清楚。
材料单价上涨,却不给调价
趋严的环保治理,及冬季前的集中施工,导致近期水泥、砂石等建材价格疯狂上涨甚至断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成本也在上升。国内砂石价格屡创新高,且持续暴涨。据了解,部分地区7月底河砂单价更是到达了300-320元每方,每天高涨10到20元。河砂供不应求,部分区域出现了“一砂难求”的情况。商品砼(混凝土,建筑行业专业术语)C25升幅约30%;沙升幅为200%……今年以来,尤其是6月份以来,我市和其他地区一样,建材,尤其是沙和以沙作为基本材料的制成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建筑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了业内以及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的材料费通常占工程造价比重比较大,大约在60%至70%左右。所以工程施工中材料的单价变化,直接决定着建企的“生死存亡”。而我们都知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钢材、混凝土、水泥、河沙、石子等材料的价格随时都有可能随着外部条件出现涨跌变化。而有些时候作为一些项目的发包方,根本不考虑这一因素,出现材料价格上涨也不给调差。这意味着,一旦建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中标企业将承担巨大的风险。
建筑用工荒,工地突击队正在慢慢崛起
新开的工程迟迟找不到班子接手,工期临近,为了尽快交工只能加大酬劳,招来一批救急的突击队,工程成本剧增,因为赶工带来的隐患也不小。
突击价格高的离谱,出工不出活,质量无保障,造成班组施工成本无限加大,许多在建施工队伍严重亏损,造成大量施工班组被市场淘汰,工人工资发不出来,频频引发劳务纠纷。
施工单位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支付突击人员工资,反而造成正常工作工人的生活费难以按时支付,如此恶性循环,其实各方才是行业乱象的推手。
文明施工及环保的加码
现在干工程和以往完全不一样,不管有没有用、合理不合理。业主一句话,搅拌站连粉仓给我一起全部封闭,项目部驻地建设要有绿化、运动设施(篮球场、足球场)、停车位、还要美观大方等一系列额外要求。这些在以前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工程进展顺利,不出安全事故就可以了。
当然我们不是说工地标准化不对,而是如今对标准化的高要求,直接导致施工单位的成本增加了20%-30%,而项目的中标价格却没有跟着水涨船高,还是原来的价格,那施工单位哪里来的利润,只能是从主体工程施工中来呗,你懂得呗!
开发商风险转移:以房抵款,好房子永远轮不到你
开发商跟你提出,“你是否愿意接受30%的工程款买我们的商铺”。公司不乐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接出局。
“有价值的商铺,地产公司不会给我们的,他给的都是经他们营销部门评估了不好卖的风险很高的房子。”全款抵来的房子最多能以八五折卖出去,中间15%要自己赔。一个项目本身赚不了多少,这种坑人坑到家了
有钱就是不付给你,缺钱我可以贷给你
不知道是哪一位高人说的,房企间的竞争已是供应链的竞争。加之这几年,互联网金融的放开,不少地产企业也涉足供应链金融。于是乎,大家都玩起了高大上的供应链金融,然后又开始坑施工单位了。你说开发商没钱?他只是没钱给施工单位而已。在合作洽谈过程中,对方表示工程款是铁定要垫资的,但他们也有融资平台,缺钱他们可以贷款。
你得找他们贷款来为他们垫资。在无息为他们垫付款项之后还要支付给他们利息。为了钱,不要脸的地产公司又是很多。为对方垫资,想高价中标,基本做梦。三轮公开竞价,价低者中。
等待行业洗牌,转型左右为难
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现在迷茫了,转眼间,又到年底了,最怕的就是方向走错了。
行业没有标准,业主才有信心一味地压价。施工单位处于房地产价值链里的落地环节,根据微笑理论,重要性也未放在很高的高度,劳动成果与企业的专业性也很难得到认可。在合作上没有话语权,未来该怎么走,还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也只能熬、只能等,等待行业洗牌。市场乱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好的一面转向,或许现在正处于最黑暗的时期,摸不到前路的方向,但相信黎明迟早会到来。
营改增的痛
本来,工程行业的利润率就很低了,每个项目净利润能到10个点就阿弥陀佛了,而且还要确保2-3年内能把所有工程款都完全要回来。后来营改增了,说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负,可是,建筑企业面临的,却是一个更加麻烦的局面。
因为,原来这行业的激烈竞争,造成很多工程只能低价中标或低于成本价中标,也就是基本没有利润或者是项目到手的时候就是亏的。抛开那些不正当的偷工减料的方法,基本各公司采取的就是买材料不开票的方法。你去任何一个建材市场或厂家,开票一个价,不开票一个价。在以前的税制下,很多工程单位都不开票,反正税就是那3个多点,固定的,你自己能省的成本当然要省了。
到了税改后,虽然可以增值税抵扣,但是你买材料时,如果想开材料票抵扣,就会面临材料费用上涨6个点甚至更多。另外,税负没有得到多少实惠不说,还麻烦了(要求三流合一)。
比如你工地需要临时买点沙子,路边一农民开一拖拉机卖沙子,哪里来的发票?而且餐饮等发票入账还不让达到一定比例,这一点,在工程行业遭到了很多人的咒骂。因为工程行业可能是好几年没有工程干,但这几年里不可能没有前期经营费用吧,不可能没有各种花销吧,比如一般工程的投标参与,就是几万的成本,你要是总投标不中,仅这开销就非常巨大了。但是,税务一句话,你没有工程进项,你干嘛这么多开销,不行,不许入账!
那我们肯定心里有怨言啊:我特么自己公司赚的钱,我爱怎么花是我的事,你凭什么不让我做成本?我花钱了,你不让我入成本,天理何在?而且,哪怕是我去饭店没有吃饭,只是开了张票,但是,这票是饭店开的,饭店也已经纳税了啊,为什么要不许我入账,我也是花了钱啊!
所以现在的工程行业已经陷入到左右为难的情况,完全按税务规矩办事,几乎是白忙活,不按规矩办,那就是违法犯罪,要坐牢的,你叫我们上哪里去说理去?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