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改革打破原有市场竞争格局,80%中小建筑企业受冲击!
中建政研
2019-08-09 11:17
183人浏览

一直以来,资质都是建筑市场的“入场券”,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资质的等级、类别和范围息息相关,国家也一直在对资质进行改革。

资质改革的同时,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也被打破了,对中小建筑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好事还是坏事?小编为大家详解。

资质改革对中小建筑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民营建筑企业数量上占我国建筑企业的80%以上,持有特级资质的仅占1/3,多数建筑企业都是持二、三级资质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长期徘徊在低端建筑市场。

在凭资质定英雄的建筑市场上,竞争优劣一目了然,更是一度形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中小建筑企业被压制到永无翻身之地。

为了解决建筑行业的不均衡发展,2014年以来,一直在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比如:

1、取消了特级资质和一级资质标准中承包下限的限制。

2、劳务分包资质全国试点,多地取消了劳务资质。

3、深入推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修订完善企业资质标准,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减少资质数量。

4、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

细看资质改革的相关政策,就会发现其实一方面在淡化专业资质,一方面不断地在强调总包资质,总包资质升级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导致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资质改革,对中小建筑企业来说,形成了一个怪圈:没有业绩,就没有资质;没有资质,就接不到工程,何谈业绩。

是好事还是坏事?

资质改革就是为了改变现阶段建筑市场“弱肉强食”的现状,但是对于已经拥有多个一级、特级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来说,淡化资质不等于取消资质。资质改革后更是抬高了总承包资质的门槛,当总包资质越来越难申报,就会造成物以稀为贵的局面。

总包工程在招投标时,光是资质方面就能刷下去一大批中小企业,还没开始就能猜到结局,中小企业在没有资质接项目的情况下,只能被迫挤出建筑市场,数量超80%的企业受到冲击难以发展。

当然,对还没有进入即将进入建筑行业的那一部分民营企业来说,淡化了专业资质即“小资质”,也意味着进入门槛的变低。

资质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具体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企业的困局,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