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根问本
综合管廊建设的“三大项目属性“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敷设城市范围内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多种市政公用管线。
综合管廊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1)为市政管线远期扩容提前预留空间,消除“拉链马路”。
(2)有利于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避免“城市蜘蛛网”。
(3)各类市政管线统一集中敷设,提高管线运行安全。
(4)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延长管线使用寿命。
属性一:“城市道路线性工程”的属性
综合管廊在平面布置上具有“线性工程”的特点,因此在项目管理上需要结合城市道路的工程经验,对施工组织进行协调管理。“线性工程”的项目属性,决定了综合管廊在施工管理中面临以下难点:
(1) 以保证合同工期和经济合理为前提,科学地划分工区、施工段,合理地配置人员、材料供应和施工机械,进行流水作业。
(2)综合管廊穿越的区域较多,在设计阶段,要注重现场踏勘和周边地块构筑物资料收集。
(3)综合管廊施工作业面较长,和传统的“城市道路工程”相似,施工阶段,现场作业环境复杂。
属性二:“建筑车库地下工程”的属性
综合管廊从空间布局上来说,和地铁隧道、水工隧洞一样,属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建筑车库地下工程”的项目属性,决定了综合管廊
(1)从造价上来说,软土地质下的全线基坑围护费用占比较高,一般达到40%以上。
(2)从安全上来说,地下工程施工降水容易引起地层沉陷,地层的不均匀性可能造成既有构筑物的沉降、倾斜。
(3)从质量上来说,良好的防水是地下工程本身坚固性和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属性三:“各类管线集中敷设”的属性
综合管廊将给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电力、通信等各类城市工程管线,集中敷设在由结构本体或防火墙分割的封闭空间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因此,“各类管线集中敷设”是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内核,也是其最根本的项目属性。决定了综合管廊工程建设:
(1)规划阶段,需统筹管廊专项规划和各管线专业规划。
(2)设计阶段,需统筹管廊本体设计与各入廊管线专业设计。
(3)施工阶段,需统筹管廊本体建设计划与各入廊管线建设计划。
二、切脉问诊
“三大工程属性”导致综合管廊推进受阻
受制于综合管廊“城市道路线性工程”、“建筑车库地下工程”、“各类管线集中敷设”三大项目属性决定,我国的管廊建设发展还较为缓慢。在项目具体推进过程中,主要体现在:
症状一:“技术壁垒”
综合管廊一般在道路的规划红线范围内建设,并宜布置在公共绿地下。综合管廊埋设深度较浅,一般在2.5-3.0米。明挖现浇法中的线性基坑方案优化、预制装配法中承插口处的防水技术措施以及浅埋结构盾构技术要点等,还需要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方法。
综合管廊将“各类管线集中敷设”,但如何将给水、供电、燃气等不同介质种类、不同行业标准的管线,在一个空间(综合管廊)内,“和平相处”,需要建设一套新的管廊设计、施工和运维标准体系。
症状二:“价格壁垒”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造价主要由管廊施工的地质条件、管廊舱的类型和数量、管廊的施工方式、纳入管廊的管线种类、附属系统等因素决定。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前期费用非常高,建安费用比传统埋设方式高出1-2倍。从我国现有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来看,其投资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
在这样单一的投资方式下,对于巨额的管廊建设费用,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非常大。在我国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速度必然会受到阻碍。
症状三:“组织壁垒”
长期以来,我国市政管线已经形成了独立建设、独立管理的格局,这种模式与传统的直埋方式相适应,但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而言则存在障碍。
“各类管线集中敷设”决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利益涉及面较广,要求管线能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因此需要协调政府、投资方及管线各方利益。
目前我国不仅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没有对管线单位开挖道路设置严格的法律限制,更无强制规定要求管线单位必须管线纳入公共管廊,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管线单位各自为政、自行铺设的局面。
三、对症下药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助力综合管廊发展
现在, EPC模式经多年的工程实践,其针对项目参建方的特点不断的被认识:负责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的全过程让承包商承担了工程建设中的更多任务和更大、更广的风险,而业主方的风险则相对降到了最低。
处方一:“EPC模式有助于打破综合管廊技术壁垒”
EPC模式中的设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具体的设计工作,而是包括整个合同范围内工作内容的总体策划和协调工作,是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的根本所在。
设计优化是从本身概念出发提出了全新的经济设计理念,更注重的是设计工作的综合管理,以及设计工作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前后延伸。
EPC模式下的技术创新上更大胆,通过技术创新探索,总结施工工艺,探索出更经济便捷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在施工技术、工艺比较成熟的施工环节,通过合理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节约成本,节约部分投入到新技术的应用中。
处方二:“EPC模式有助于打破综合管廊价格壁垒”
在EPC模式下,业主与总承包人签订EPC合同,把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全部委托给工程总承包商来实施,由工程总承包人统一策划、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和全过程控制,其风险均由工程总承包人承担,从而使业主风险在合同签订之初就可以得到很好地固定。
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采用EPC模式,业主的工程总价和工期风险都能得到相对很好地控制。
从造价上来说,软土地质下的综合管廊建设,全线基坑围护费用占比较高,一般达到40%以上;较高的基坑围护费用在整个管廊项目中的占比也抑制管廊建设发展的因素。EPC模式下,充分发挥设计优势,对基坑围护进行优化,节约围护成本,降低建设成本。
处方三:“EPC模式有助于打破综合管廊组织壁垒”
EPC项目管理团队建立以条线管理和标段管理相结合的组织架构。项目部项目经理下设五部一室:设计咨询部、安全管理部、施工生产部、技术质量部、后勤保障部、综合办公室;该组织模式创新有效的让管理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管理人员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分析施工现场,从保障安全、质量、进度的前提去进行技术创新。在安全方面,最大程度发挥管理人员的一岗双责的职能;在技术质量方面,管理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生产,将质量管理最大化,技术创新最优化。
四、药效评价
综合管廊建设中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的现实意义
效果一:
进一步发挥设计单位的技术底蕴,实现设计咨询和施工生产无缝衔接。在城市老(旧)城区,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旧城改造、道路改造等项目,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逐步从明挖现浇向预制装配方向发展,提高工程建设产业化水平。
效果二:
进一步强化设计人员的牵头作用,实现对综合管廊和传统直埋敷设的精准建设费用测算。综合管廊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投资与收益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特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效果三:
进一步激发规划设计阶段的源头把控,实现对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提前进行宏观部署。综合管廊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从管线的系统规划入手,尽可能让多的管线在综合管廊内部敷设,提高综合管廊内部管线的种类和数量。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