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房地产技术升级,勘察设计行业如何应对?
中建政研
2019-09-02 08:54
200人浏览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房地产技术升级

对勘察设计行业的要求和影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宜明


建筑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高”的产品,但这个“双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偏离。有的建筑单纯为了迎合消费,如面积大或者是华丽的需要 ;有的建筑为了迎合对建筑中技术的需要而发生了偏离。把这两个偏离回归到客观事物的本身就需要设计。只有通过设计,才能够牢牢地把这两者更好地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回想一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房间里没有什么电子设备,就是一个白炽灯、一个开关,再加上墙上有一个插座,接一个有线收音机。到了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电视开始进入家庭的时候,由于设计没跟上,出现了每家每户买了电视机后要在阳台或窗上架设室外天线。当时有一个漫画,就是一个多层建筑,每家每户都装有室外天线,使得整个建筑从外观上看像罩在一个蜘蛛网里面。这个漫画虽然讽刺的是建筑外形的不美观、不和谐,但从本质上说,是建筑没有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趋势。90 年代,原建设部曾做过一个课题,研究内容是天线要不要入户,当时的一个观点是可以入户,但是只在起居室装一个插孔。现在再来看,每个房间如果没有电视插孔,恐怕这个房子就很难卖了。 


此外,按照国家统计局 2017 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洗衣机的拥有量是 96 台、冰箱的拥有量是 116 台、电视的拥有量是 124 台。这个数据充分说明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白色家电数量明显增加,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对房间线路的布置、电线的荷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标准不提高,那么住宅就很难满足家电进入日常生活的形势和需要。所以,通过设计把建筑综合体现在一个完整的空间里,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再者,就是现在在设计中遇到了一些如保温、通风换气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用现代的产品和方法来满足需要,而在建筑本体上下功夫的并不多。这是通过现代技术代替了本来应该在建筑本身,通过设计人员的智慧和创新等满足需要的一种倾向。举一个例子,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办公楼是一个三星级的绿色建筑,按照当时设计的标准配备了两台 680 千瓦的风机,但即使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也是只有一台运转,另外一台闲置。建筑在设计本体上设计了很多通风、保温、隔热、换气的装置,也就是由于这些装置代替了一些机械设备的功能,使得室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及温度、湿度都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所以,它不是用过多的技术手段、而是用现代的产品来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要。目前这个状况在设计行业、在我们现实的住宅中存在得十分普遍。本来应该是通过自然通风解决的,却加上了换气扇。换气扇不是不需要,但是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用自然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要。峨眉山山麓的伏虎寺有一个叫作离垢园的地方,离垢园三个字是康熙题的。这里有僧房、讲经堂、大雄宝殿等一串建筑,在一条轴线上布置。而轴线上所有建筑的门都对着山峰的方向。多年以来,在秋天,无论是院子还是房顶都没有落叶 ;在冬天,房顶也没有积雪。其原因在于在秋天和冬季的时候,山风顺着山门一级一级地一直往上吹,吹到一个院落里后,和院落四周的建筑形成碰撞,在院子的中心形成了旋风。这个旋风把院子里的落叶、院子里的积雪给带走了。古人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把建筑和自然、气候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这里需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建筑从来都是具体的建筑。所谓具体的建筑,一定是在具体的地点、具体的气候条件下,为满足当地人具体的生活、生产行为提供建造的。所以在设计中,要能够很好地首先在建筑本体上采取 一些措施。当这些措施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再辅以相应的技术手段、现代化的产品。例如,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会场和宾馆之间有一段 30 多米长的连廊,连廊最初两侧是敞开的,冬季经过那里确实是挺冷的,前两年被改造成了一个封闭的连廊,没有窗户,加上了通风装置和照明。本来是靠自然光可以解决白天人在连廊通过时对照明的需要,最多晚上需要一些照明,但现在却完全需要靠照明。因此,很多传统的东西不能一味地依靠现代的手段和现代的产品来解决,这种观念一定要转变。


设计如何更好地满足对建筑的需要、对技术进步的需要,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设计的发力点。再比如推广装配式建筑,现在做构建设计的单位绝大部分是工程总承包,所属的一些设计单位在一些大的设计院里很少做装配式建筑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掌握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二是由于按照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量增加了 30% 或以上。但是设计费不是按工作量来计算的,而是按概预算、投资的百分比来算。因此,当一个总包单位想要采用装配式的建造方式时,它只能被拆分做二次设计,在基础上做重新的拆分。据部分企业透露,一个拆分做了二次设计后,每平方米的成本将增加 100 元至 150 元, 相应的设计费也增加 15 元至 22 元。这两个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所以,设计单位怎么才能够适应技术的进步,是硬技术的发展,而不是追求表面造型上的一些变化或更华丽的内饰。这就要求首先要回归建筑本体。


山西的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它们的大院窗户下方都留有换气孔,但这个换气孔不是直的,呈 S 型。它既起到了换气的作用,又起到了防鼠、防虫和防水的作用,这些小的技术上的措施,对建筑室内的舒适度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在多地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很多设计院都参加了海绵城市的设计,但是很多海绵城市的设计其实并不是当时总书记文件所批复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要义 ,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 其 核 心 在 于 正 确 且 充 分 利 用“ 自 然 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就是在“自然”两个字上,现在看到的很多海绵城市建设是利用人工存积、人工渗透、人工利用。从自然到人工的转换,设计方法、思维方式被简单化,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加。


北京团城有几棵松树,当年在做古树名木保护的时候,发现团城上的这些松树郁郁葱葱、没有黄叶,开始归因于养护管理得好,后来在维修团城地面时,将地砖打开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团城地砖的底部有一面被切成了 45 度的倒角,两块砖的两条边也被切成了 45 度的斜角,与地面构成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在下雨时,实际上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状的网,雨水通过砖缝渗进来,在等腰三角形的网内自由流动。另外,团城地面上每隔一段距离打了一个两三米深的竖管,将渗透不下去的水,留在竖管里使其慢慢地往下缓渗,解决了团城内树木对雨水的需要。现在的海绵城市,往往是最上一层是渗水,然后是将其储存、缓释,每一层都是人工工程措施,无论是过滤也好,储水也罢,埋入地下后上面铺有沥青,多少年维修一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过滤,时间一长过滤空隙就会被堵死,它还能发挥过滤的作用吗?过滤的功能没有了,以后的循环利用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在建筑本体上、在城市的一些排水功能的设计上,都需要注意。2012 年 7 月 21 日,一场特大暴雨突袭北京,城内多条路段积水严重,而二环内却影响较小。同样的降水量为什么没有淹二环以内?原因在于二环以内在建设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地形地貌,新建并不多。二环以外修建了高速,高速上有高架桥,高架桥要么是上跨、要么是下穿,地形地貌被严重破坏,改变了雨水径流的路径。据水利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 168 个城市“城中看海”。所以说,一个城市设计得再漂亮、建筑再美观,如果这些基本的功能缺失,一定会严重影响城市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近几年提及的“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如果过多地采取人为措施,用简单的工程技术手段实现“双修”,就又会出现问题,应当在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的前提下,更好地将“城市双修” 真正落到实处。再有,现在多数大型公共建筑,仅注重空间的开阔、灯光的照明,对节能考虑得不多。北京的许多大型商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夏天“太冷”,穿短袖衬衣进入,会觉得“冻人”;冬天又 “太热”,要把羽绒服、棉外套脱掉。这两个温度就表明,这些建筑在用能上极不合理。本来用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但实际上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室内外的巨大温差极易引发感冒。


建筑如何实现节能?在设计上需要如何考虑?如果在设计上有了缺失,再补起来就会很麻烦。重庆威斯汀酒店的节能改造,将照明灯具换成了节能灯具,在保证亮度需要的情况下,大大地实现了节能。节能改造前后对比发现,一年的节能费用下降 70%。所以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建筑和技术,两者不是对立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是技术应用的场所,技术是保证建筑质量和功能的手段。通过设计可以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建筑的品质,提高住宅的品质。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阶段,这个转型包括两个标志性的内容 :第一是从注重满足数量,到更加注重建筑的品质和功能 ;第二是从建造过程粗放式的管理到建造过程精细化的管理,基于 BIM 的定量化的管理。如果能够在项目上做到了这两点,那么这个项目就实现了转型 ;如果一个行业普遍做到了这两点,那么这个行业就实现了转型和发展。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设计担负着艰巨的使命,希望各位不辱使命,为中国建筑的质量提升、品质提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