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这事就和环保一样,都知道重要,然而在真正的压力到来之前,地方政府始终兴趣缺缺。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化债真的跟环保一样来真的了呢?
一、被动化债
你没看错,化债是有被动方式的,实际上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从未主动进行过化债,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就是一旦通胀了,偿债压力就小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随着M2规模的膨胀和土地价格的飞涨,这一招屡试不爽,以至于许多平台都默认了这样的操作路径,只要持续滚动借款,债务压力始终没有太大。
另一招说来更简单,即偿债周期不在任期内,只要把流动资金续上,足额按期兑付,不出负面消息,剩下的那都不是事。这一招似乎也挺灵,有几个西部区县级政府差点玩脱了,不过结局都还算圆满,至于解决问题花了多少成本,里面又有多少故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二、化哪些债?
化债是个玄学,玄在哪呢,就是因为中央宣称的地方债务远远算不上高,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但现实是许多政府资金早已捉襟见肘,全靠地方债续命。至于融资平台嘛,早就与政府切割,企业的归企业,政府的归政府;隐性债务又是彻彻底底的红线。
相信许多朋友看到这里一定晕了,那么化债到底化的是什么债啊?答案是通过充裕政府表内资金、融资平台可用资金,并配合一系列政策、项目,去化解平台债务与隐性债务。解铃还需系铃人,除了政府自己,还有谁能解决平台债务和隐性债务呢?
三、化债有什么好处?
在许多地方政府内部有个迷思,借债能搞项目,那么化债有什么好处?其实化债的妙处正在于此,稳增长、保就业、全面小康压力很大,需要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化债正是加大投资力度的先决条件,不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怎么新增投资?
另一方面,如今的政策条件与投融资环境与过去多有不同,新增投资不再像过去仅有政府借债的单一途径,完全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模式来实现。但是,不完全由政府承担责任不代表政府没有责任,更不代表不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不解决既有债务问题,地方发展始终陷于困境。
因此,化债的好处是减少政府本身的风险,也是加快地方政府的结构性改革。
四、谁来化债?
化解需要些什么?需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决心,也需要钱。也就是说化解地方债务首先要有一个思路通透的领导班子,不然说了也是白搭;其次就是钱的问题了。不过这里面也牵涉了另一个玄妙的问题,地方政府除了财政资金,还有哪些资金可以用呢?
融资平台可以用,这个大家都明白,不必再说,但是财政资金是双向的,既有支出也有收入,要加大支出规模,那就得从收入上动脑筋。此时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卖地,然而我并不是指土地财政,而是指基建及公共服务的运营权让渡。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经营权与产权可以实现分离,对于我们的财政来说,通过让渡一定年限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运营权,既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财政收入,又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获得财政资金收入之后,地方政府也具备了化债所需的资金。
五、不化债行吗?
说了那么多化债,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想,不化债行吗?
有三种情况是不需要化债的,第一种是财政盈余地区,收大于支,化什么债呢?不过这样的地方政府全国也没几个,不必再展开了;第二种是生态功能区,即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第一要务的不适合发展地区,这样地区注定是吃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的,适度搞搞经济即可,没有大支出的需求,自然也不需要化债;第三种是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快,财政收入增长高,融资议价能力强,本来就没什么债务风险。
至于不在以上之列的,还想挤入各种经济带、城市群好好发展的地区,不化债能行吗?今天先把化债的基本思路说清楚了,接下来几篇我们来聊聊化债的各种方案吧,敬请期待。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