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过去PPP,经历了高潮经历了衰落调整,有些人甚至退出了PPP行业。
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从2014年年初开始推动,利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经历五年发展之后,进入2019年下半年,有人认为PPP在复苏,有人认为PPP在夯底,也有人准备离开,说看不到希望。
那么PPP到底怎么样了?未来的前途如何?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经济观察网记者就这些问题,提给了数名PPP圈内的专家与监管层人士,包含大学教授、中介咨询、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与监管层人士。通过他们的判断来观察未来中国PPP的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从2018年元旦到2019年的一季度末,每个季度市场推出的PPP项目都在下降。今年二季度项目数与与一季度持平,现在看,PPP已经见底,并开始恢复性回升了。
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甚至今年的情况比去年压力还要大,今年的政府加大了专项债和债券的发行力度,但很明显问题也非常多,可能接下来会暴露出来。PPP作为经过几十年考验的一种投融资模式,已经变成了经济政策,接下来在支撑经济发展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经过五六年的高速发展,很多PPP项目已经从选择社会资本阶段进入到了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ppp需要做的工作会发生变化,为ppp保驾护航,保证这些ppp项目顺利并实施产生效果将非常重要。
小木鱼(化名):自己看法:从当前情况看,PPP遭遇不少瓶颈,前期工作周期长,手续繁琐,部门规范性文件不一致,个别项目无所适从。尤其是专项债发行以来,对PPP有挤出效应,专项债更易操作,风险更小,利率更低,地方政府更倾向于专项债。从个人角度讲,PPP更适用于某些专项债领域,既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老百姓更好的服务需求、专业人干专业事的需要,更是盘活存量的需要。PPP会回归本质,规范有序推进。
未来,PPP更符合国家实际,尤其是第二个p回归民间资本,国家推动的决心和信心不会变,从我们这看,会成熟一个推动一个,推动一个示范一片。
南方某地财政部门的PPP管理人士:现在PPP整个市场回归政策,以前太热,踩刹车。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提质增效的角度,PPP都有很强大的生存空间,只不过对于缺钱的地方,空间更大,对于财政空间充足的地方,更看重效率。
年鉴(化名):推广PPP,对于促进民间投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好好总结经验,规范运作、行稳致远。当下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一是规范好项目流程,做好与发改投资规【2019】1098号文的衔接。二是解决入库难问题。企业感觉财政的库比较难入,需要防止在一些地方异化为行政审批。三是推动项目融资。真正做到看项目本身,不依靠社会资本作为股东方的增信。
薛涛(E20 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目前看毕竟各项法规已趋于稳定,当前局面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规模很难恢复到从前,但是还会一直有一定的金额和数量的释放,但大部分pfi类型(也可以说是工程类ppp)可能是建筑类央企或者平台公司(三峡、省市平台)的主要玩家。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ppp融资受阻,大量地方政府目前选择推动平台转型来完成这方面的需求。因此也到来一些运营类项目注入平台公司。
清华大学PPP中心主任助理刘世坚: 还可以推动,也应该继续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新兴和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内的合作必不可少,不能因为某种特定政策的波动而彻底抛弃PPP这个理念。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目前仍然需要抵制推到一切重建一个美丽新世界的诱惑。
武汉大学PPP中心主任刘穷志:PPP项目是递减的。无论是数量还是投资额,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无论是分领域还是总体,也无论是哪个地区,都应该是这样。PPP以私人部门替代部分公共部门,以公私合作提供公共服务模式替代公共部门独家提供公共服务模式,沿着市场深化改革的方向而产生,也必将沿着市场化改革方向而前行。PPP与市场化同生死,只要改革开放的大门是敞开的,而且越开越大,PPP前景必将愈发光明。
一家国有大行的从业人士:从金融机构来看,PPP现在贷款上来说比较稳定,是比较重要的品种,资管很难。险资投PPP或者ABS方面会是一个趋势。PPP肯定继续推进,关键现在很难上量,只能作为地方政府融资的补充。
北方某城市的PPP管理人士:PPP模式将长期存在在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平缓,以后在很长期间不会出现16 17年那种野蛮生长的情况,在特定的政策鼓励下有可能在特定领域有较大增长。推动方向一是存量项目,目标化债。二是全面推进领域垃圾和污水处理。三是有一定稳定收入来源的项目。四是幸福产业及生态环境领域,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解决难题一是上层建筑,条例可以确定ppp法律地位。二是绩效管理体系。完善有利于政府监管的同时也在合同层面明确付费依据,明确政府履约条件。三是完善退出机制。将社会资本分类管理,尤其对于财务投资人降低退出要求。四是打通融资渠道。
某银行的PPP管理人士:PPP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以目前国家经济情况,PPP本该在对冲经济下行和引入社会资本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PPP陷入冰点,但现在也没有一个更好更明确的替代模式,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有合规且风险可控的PPP项目还是会尽力去做。
P圈资深人士:行业是相对平稳状态,到后面几个季度,随着经济走势,会有一个小幅回暖。特别是大型基建,还是会有提升。肯定继续向下推,是解决我们现在投融资的很好的模式,并且能够运营和体制增效的模式,但是不是全部,还有其他的模式,比如直接发债。
对于未来该怎么做,对于众多行业人士,都认为政策稳定,预期稳定才是正确的方向。
金永祥:从全行业来讲,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PPP政策的稳定性。前一段时间PPP政策不稳定既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浪费,影响了ppp效果的实现,又打击了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和对PPP的信心。另外一个是相关的问题,怎么样恢复有关各方对ppp的信心很重要,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该表明态度积极引导。
南方某地财政部门的PPP管理人士:解决预期的问题,政策方面预期。大家要行成共识,各个参与方,对于其提质增效方面要有清醒的人士。
薛涛:也就是说会在四五年内僵持在当前局面,因为ppp的顶层规则不够适用中国国情。
刘世坚: 首先是政策。目前的政策性门槛既多又高还很严厉,市场被压缩得比较厉害。从短期看,这方面的政策调整应该会比较困难,因为金融风险防控和地方债化解的压力一直都在。地方上可以拿出来做PPP,而且还能顺利入库的项目很少。
其次是融资。在“入库难”和“穿透原则”的双重挤压之下,PPP项目融资环境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项目面临融资不能到位的风险。
再次是履约。自2014、2015年启动的PPP项目,陆续已经进入运营期,政府方付费的压力陡增。各地政府能否如约付费,是PPP项目可持续运转的关键所在。
刘穷志:尽快出台PPP条例,完善相关制度。这是推进PPP的根基,稳定大家的预期;还有一些制度需要完善,比如物有所值定量评价制度。(2)将10%提升至15%。当年10%的制度设计原因有二,一是经验不足,是为试验;二是制度不规范,是为防范风险;现在提升至15%,这因为两个情况基本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在经济下行时期,包含在PPP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拉动经济具有最大的乘数效应。(3)国务院应该对推进PPP负总责,或者指定负总责的部门。
一家国有大行的从业人士:现在政策不够稳定,政策来回变化,金融机构会选择保守的方式推动PPP,金融机构需要稳定清晰持续的政策环境。
某银行的PPP管理人士: 第一、市场信心缺失。受政策调整影响,很多前期做的PPP项目,要么需要费大力气整改,要么根本就无法推动。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信心和热情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第二、政策需要更明确。PPP都已经推动五年了,但上位法依然缺失,建议尽快推动PPP条例出台。关于合规PPP是否属于隐性债务,除财政部以外的其他相关部委也应予以明确。第三、10%红线约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因此大都需要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付费补充,但目前很多地方都已接近10%红线,建议综合考虑对冲经济下行需要和PPP的长期性透明性,给予适度的放松。
年鉴(化名):行情不太好、推动下去各方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踌躇不前,但鉴于PPP的重大意义,还是有必要积极稳妥地推。
P圈资深人士:最大的制约,并不是技术上的,是政策的延续性,PPP这几年经历的主要问题是政策的不断调整,影响了PPP市场的信心,造成了各方参与的信心不足。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