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的声音
“作用非常不明显,推进力度十分有限,粗糙!”,“一笔糊涂账,完全不是一回事,糊弄!”,近期在与政府基层干部和一线专家了解专项债的时候,很多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专项债最近真挺火。9月4日召开的国常会主要讲的就是专项债,包括今年专项债的发行安排,以及“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并扩大使用范围”等。随后,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
专项债的优点还是很明显:从宏观上看,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用得好的话能够快速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专项债利率低,加上地方政府信用推动,发行程序相对简单,在地方政府项目其他资金来源渠道被限制的情况下,专项债显得尤为重要。有国家政策鼓励,又有很多优点,所以很多人就分析了,专项债额度多少多少,乘数效应再跟上,那么妥妥的促改革,稳增长和补短板啊!
一切看起来如此完美!!
那么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发出了如此激烈的不同声音呢?他们是挑刺吗?当然不是,不同声音的背后是中央政策更好落实,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拳拳之心。
二、专项债吐槽
首先是额度有限。尽管总的专项债规模不小,但是全国这么大,很多地方能分配到的专项债额度就很有限了。例如,某地级市全年的专项债额度仅有20来亿元,全市有这么多的区县,有的区县最后只有1-2亿元的额度。如此小的额度,能干多少个项目?再加上市场化配套融资的种种限制,目前很多项目都无法采用“专项债+银行贷款”的资金拼盘模式进行建设,这些额度能撬动的资金规模着实有限,故而很多地区才有专项债作用不明显一说。
其次是专项债异化。专项债区别于一般债的最大地方是专项债有对应具体项目,同时由项目未来收益作为偿还来源,也因此专项债不列赤字!但实操中,地方政府在做专项债具体项目的平衡方案时,由于没有规范统一的文件要求,项目收益现金流基本上采用“拍脑袋”,于是乎存在很多造数据,亩产万斤。如一条西部扶贫高速公路,短短33公里高速公路,在专项债平衡方案编制过程中,运营期20年通行费收入就能达到95亿元,根本不符合该地区的基本情况。这样粗糙的资金平衡方案,根本就是自欺欺人!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债还能叫专项债吗?既然实际上的很多的专项债项目没法自我平衡,由于政府债券具有刚性兑付等特征,最后靠什么来还?
再次是专项债泛化。专项债额度下达到省后,每个市县能申请到多大额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有多少“看着”靠谱的项目很重要。为了抢额度,很多地方难免把不成熟的项目也包装来申请额度,甚至把本来几年后才要启动的项目提前了来凑数,这样就算专项债的资金到账了,由于项目需要一系列的审批手续,不仅仅是立项文件就可以实现开工,所以资金也没办法一下子用到具体项目中去,但还本付息已经开始,这就造成资金的沉淀和浪费,根本没达到财政资金“提质增效”的目的。
最后是挤出效应。可能是大家理解的专项债太好用了,因此专项债的应用范围在迅速扩大,甚至包括了污水垃圾处理和水电气热等原本可以很好市场化的领域。政府投资可能迅速提高了,但是政府投资也必将挤出市场化投资!今年以来,已经听到很多市场化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抱怨不知道未来怎么走,因为可以走的路基本都被一刀切了。所以,难道我们要回到政府投资主导一切的时代吗?不是说好了,支持民营企业,支持公共服务效率提高,但现在看着有点像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倒退?
三、我们的困惑
为什么明明是个很好的东西,最后总是会走样?
第一、层层加码。很多事情如果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做,那么最后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一样。专项债为什么在很多地方走样了?因为层层加码!中央给省里面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省里面给设区市可能就剩几周了,设区市给各个区县可能也就只有几天了。省里的填报缺乏指导,大家对专项债的理解也有偏差,由于缺乏沟通,往往上报几百个项目,符合要求的就十几个。有人抱怨说,只给我几天时间,就要求上报专项债的具体项目,我们哪有功夫把工作做细?前期工作没做细,又怎么保证后期效率和进度能跟上?
第二、部门协同。在地方政府里,管资金的是一个部门,管项目的是另一个部门。但实际上,专项债既涉及到资金的问题,也涉及到项目的问题,所以两个部门如何配合协同就很重要。但实操中,往往管资金的部门不懂项目,以为工可批复就动工,反正也只管着把额度分配下去;同时管项目的部门又不懂资金,总以为我项目上需要,你就必须给我钱,也不关心给钱到底有多大的难度。貌似PPP曾经出现的问题,在专项债里也同样出现了。
第三、政策节奏。一开始很纳闷,不是每个地方手上都有很多在推的项目,为什么还有地方把不成熟的项目拿来包装,把本来是几年后要上的项目也拿出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在政策节奏的跟随上,每个时期的政策不同,现在正在推进的成熟项目早就采用此前的热门政策来干了。比如,有很多论证充分和手续齐备的项目,已经采用了PPP,社会资本都已经进来了,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推进困难,但要变换推进模式就很难了。同时,由于专项债和PPP项目“楚河汉界”,要打通两个政策的联合应用就很难。例如,一位西部地区的交通系统人士称,某个PPP项目因政策变化,按照最新政策和合同约定,用地占补平衡、失地农民保险、征拆资金缺口等应由地方政府来投入。为尽快推进成熟项目完工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本打算申请专项债用于补充该项目缺口,但由于上级部门对此态度不一,直接影响了该地区专项债申请额度。
受政策调整影响而陷在PPP堰塞湖里的还有几万亿项目,这些项目的问题还没能很好解决,又有新的政策热点,所以很多地方只好透支未来要做的暂不成熟项目。没有任何一个政策能包打天下,犹记得听过这么一个事情:很多地方经常往中央跑,目的就是要政策,因为政策就是生产力,有了比别的地方更有优势的政策,自然能更好发展经济。对此,某领导说,“新政策,新政策,你们就只会一直要新政策,那么以前给你们的老政策用好用足了吗”?
领导英明!一个政策用好用足,比十个政策浅尝辄止要好的多!与其花时间在争取新政策,不如下功夫用足一个老政策。
所有的政策初衷都是好的,所有的政策也都是有利有弊的。专项债无疑也是个好政策,有专家预计专项债将是未来三年的主要模式。据说现在各省最火的就是专项债管理部门,正如当年最火的PPP管理部门,只是政策热点切换得这般快,基层的同志们也表示很无奈啊!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