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江古桥坍塌,一死两伤,建于元朝,7年前花600万大修
中建政研
2019-09-20 09:18
364人浏览

据吉安市永丰县应急管理局消息,9月12日20时29分许,永丰县恩江镇恩江古桥(机动车禁行桥)桥面发生坍塌,坍塌长度约10米

事故发生后,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第一时间组织应急管理、消防、公安、医院等部门现场进行救援和应急处置。经初步搜救,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伤者已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无生命危险。

目前,应急和消防救援部门正在进一步搜救排查。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事发现场图片▼

1.jpg

公开资料显示,恩江古桥坐落于永丰县城南的恩江河,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该桥长约335米,是一座全国罕见的折弯桥。

据当地媒体此前报道,恩江大桥由北面的济川桥和南面的平政桥连接而成,整座桥呈“人”字形。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经历了浮桥、木板桥、石墩梁木桥、石拱桥四个阶段,先后遭水、火、兵毁10余次。

该桥经历过数十次毁坏,屡毁屡修,终于在清代建成石拱结构的大桥。然而这座历经600余年的古桥,在2010年夏季的洪灾中几乎被冲毁。2012年,永丰县耗资670余万元对恩江桥进行大修。

恩江桥全长355.75米,北段桥面净宽5.3米,南段净宽4.5米,桥高9.5米,跨径10至13米不等,麻石混凝土结构,水泥桥面。 

大桥原是两段,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恩江大桥江面,中间有洲,将恩江一分为二,北叫济川河,南叫小江,元朝至元年间(1264—1294年),永丰县富人王辉捐田400亩,首次在济川河上造舟为浮桥。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吴县令在小江上架平政木桥,谓平政桥。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洪水为患,济川、小江合流。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该县民众将平政木桥延伸30多米,与济川桥相接。

咸丰三年(1853年)双岭刘绍书父子独筹资金,改平政木桥为石桥,历经8载,咸丰十年(1860年)平政石桥建成,且与济川石桥相接,两桥合一,仍名恩江桥。由于原来两桥的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以致形成折状。明代邹元标就曾形容恩江桥是一只嗷嗷展翅的鸿雁,是一湾浮白于江渚上的流虹。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出专款,1956年至1986年,先后修整5次。从构造上看,恩江大桥桥体可分为面、身、基三部分。已经历600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恩江桥,在2010年夏季百年一遇的洪灾中,滔滔洪水冲毁了多个岩石垒砌成的桥墩。2012年12月,永丰投资600多万元开始对恩江桥进行大修。

饱经风霜的恩江古桥现已退出了承负交通要津的舞台,两翼护以水泥栏杆,上装华灯,日月辉映,煞是好看。尤其别具一格的是,大桥中央新设置了一个既可供让车又可供游人观景的三角台,为一般公路大桥所罕见,已成为当地一独特景观。


这里,总结了一下提高桥梁耐久性对策

01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采取措施,

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

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模板质量要好,支撑牢固,混凝土不跑浆;混凝土振捣要到位,避免出现蜂窝、孔洞;掺入优质粉煤灰,改变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增加对氯离子扩散的阻力。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

一是防止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引起混凝土裂缝,比如选择含碱量低的水泥(≯0.6%),不使用碱活性的集料,不使用含碱或含碱量低的化学外加剂等;

二是防止集料膨胀反应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对集料生产、运输、堆放及搅拌等工序进行科学管理,防止将含氧化镁或硫酸盐的膨胀集料或生石灰碎块混入集料中;

三是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开裂,合理设置、安装桥梁伸缩缝与支座,加强桥梁养护,及时清理伸缩缝中杂物;

四是尽量采用预应力结构;

五是应用设计允许的最小水泥用量和能满足和易性要求的最小用水量,不要用过大的坍落度,均匀浇筑混凝土,并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要合理,避免施工超载。

02混凝土的设计应考虑耐久的要求

混凝土配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工作性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提高密实度,采用合理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掺入足量的混合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

结构构件应按其使用环境设计相应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防外界介质渗入内部腐蚀钢筋.结构的节点构造设计也应考虑构件受局部损坏后的整体耐久能力.结构设计尚应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开裂宽度。

03混凝土工程施工应考虑结构耐久性

混凝土的拌制尽量采用二次搅拌法,裹砂法,裹砂石法等工艺,提高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施工裂缝,建立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制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渗性,重视混凝土振捣后的表面工序,并加强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裂缝.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对控制构件外观裂缝,施工裂缝至关重要,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特殊季节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尚应采取特殊措施.

04以后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

在大跨桥梁领域,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修建了大量的斜拉桥;虽然迄今为止出现倒塌或严重损害的例子很少,但已经有多座桥梁因为拉索的耐久性问题而不得不提前换索,既影响了使用又增大了经济损失。

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及如何以设计和施工人员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方式来改善桥梁耐久性却很少有人研究。

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常规的结构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需要努力将耐久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启示录

通常设计中,对于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问题,大家都熟记于心;而对于耐久性往往容易忽略,对于未来价值万亿元的基建改造加固项目,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