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优势
小研
2019-10-09 11:33
244人浏览

工程总承包模式正在成为行业企业转型的热门选择。然而,不论是行业内的舆论导向,还是政府主管部门有意无意的行为,却都忽略了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总承包业务中的作用和诉求,甚至在住建部组织修改《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时,主编和参编20个单位中,除两家大专院校外,设计院或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公司有14家,占比达70%,而建筑施工企业或建筑企业占较大比例的集团企业才4家,占比仅20%,两者相差3.5倍,倾向一看便知。
其实,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开展总承包具有某些天然的优势,有些甚至是独有的。


设计阶段的“施工前置”更易实现,限额设计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限额设计是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即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限定的额度进行方案筛选和设计,并且严格控制后期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
限额设计控制工程投资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种是按照限额设计过程从前往后依次进行控制,称为纵向控制;另一种途径是对设计部门及其内部各专业及设计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进而保证设计质量的一种控制方法,称为横向控制。限额设计能有效的控制整个项目的工程投资
“施工前置”就是一种纵向控制,但它是一种从后往前的控制。工程总承包实施过程中,EPC是密切联系,互为依存,不可分隔的整体。总承包的优势是充分利用“E”的环节,完美地整合“P”和“C”的优势,在对工程成本影响力最大的设计阶段系统地完成材料、设备选型和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并将其融入到各项设计工作中。
“施工前置”是将最合理适用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承包方的工艺专长、对建筑材料的深刻理解等信息同设计师做充分沟通并纳入设计输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得所完成设计的经济性和可施工性得到保证,从而真正做到做到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产出,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
显然,目前已经开展总承包业务的各类企业只有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这样的条件。建筑施工企业在多年的施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施工技术特长。它可以改变设计和施工割裂状态下庞大的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分别承担“E”和“C”的工作、“C”和“E”却鲜有衔接、施工单位在设计阶段几乎没有话语权的那种状况,可以在设计阶段便充分发挥“C”的优势。
在现阶段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如何促进设计部门和总承包执行部门更好的融合,以及总承包项目部内部设计与采购、施工各专业间的有效、深层互动沟通融合,一直是一个难点。
有业内专家认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无法推倒设计和采购、施工中间的高墙壁垒,那么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本来可以实现千万级利润的项目,可能只实现了百万级,可能本来应该盈利的项目,最后亏的一塌糊涂。
山东省电力设计院宫俊亭副院长结合自己所任职的项目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曾说过:“要让设计人员明白施工工序工法,统筹考虑设计采购施工的关系,要让现场的各专业专工具备二次设计的能力,在设计人员难以在图纸中表达清楚明白的地方,要在现场完成二次设计。”
这个问题其实在建筑施工企业比较容易解决。例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上海国贸中心实行从施工图开始的总承包,仅由于设计和材料选定的紧密结合便节约材料采购成本100多万元;以设计制约和指导施工,又以施工做样补充设计,真正实现投资的节约。主体钢结构仅7个半月完成,质量优良;


“技术创效”是优秀施工企业二次经营的重要手段,这种锻炼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设计优化较为擅长

有人说,施工企业不懂设计,因此不适宜开展总承包。这种话只能证明说者不懂施工。实际上,施工企业及其施工项目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深化设计。
这是因为对于设计院来说,优化设计只是徒增许多工作量,却不会给设计人员和设计单位带来直接的利益,况且很多优化设计被认为是从方便施工角度考虑的,对设计院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因此设计方在传统体制下缺乏设计优化的积极性。
反倒是施工企业由于长期的低价中标,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以设计变更和优化作为技术创效的主要手段,设计的通病、设计优化的必要性和可以优化的方面都较为清楚,许多优化内容也都是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首先提出来,然后通过监理方和设计方完成的。这些优化设计大多是施工企业从多年施工经验中提炼、总结出来,从更好满足工程的功能要求和自身的成本控制需求提出来的。
如华北地区某商贸广场工程,原设计地下室底板外防水为SBS卷材防水,由于基础底板下存在600多根抗拔桩,业主聘请的专家建议采用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单位项目部闻讯后立即与业主代表及设计院沟通,他们认为采用聚氨酯涂膜防水不妥,因商场工程基础面积近24000平米,地基会不均匀沉降,涂膜防水不适合有较大变形的基层,同时外墙卷材防水和聚氨酯涂膜搭接处也容易出问题,防水效果不会很理想,项目部建议采用新型防水材料三元乙丙高分子防水卷材,得到设计院和业主认可后,出正式图载明防水做法为(1.2mm+1.2mm)三元乙丙高分子卷材。事实证明新的做法使地下室外防水效果更加理想。
设计优化是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点滴之间考虑的,更是需要结合采购和施工一并考虑的,否则,仅仅是在设计工艺上节省了成本,却在采购、施工环节增加了成本的设计优化,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优化,是失败的优化。
有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由于设计不完善(如公路工程设计边坡支护形式不妥、施工现场挖出的岩石实际高程与设计图纸所述高程差别大)、施工气候(如施工季节连续大降雨)和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如由于顺层地质条件引发滑坡、隧道开挖过程遇到较大规模涌水、土石分界线与设计不符)等必须改变设计的工程行为,此时施工企业的项目部都要提出设计优化的建议方案与设计单位沟通,例如,可以是隧道开挖断面岩石等级变化而使开挖截面、初期支护方式、二衬方式等变更,也可以是实际遇到的地下水在位置、水量、水质等方面与设计文件中的数量相差悬殊须完善设计,等等。
成功的优化,必然要消耗不少脑细胞。如果说这是造成设计人员不愿投入不愿深究、保守了事、难有优质优化的原因,那么,成功的优化却是施工项目增收节支的重要途径。低价中标的施工项目由于成功的设计优化有可能最终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对此“十分热衷”,甚至“乐此不疲”,每个施工项目都会寻找和创造设计优化的机会,这正是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优化更加擅长的原因。


拥有成熟的施工过程管理经验和手段

工程建设的最终产品是向社会提供的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实体工程,不论这个工程建设是采用单纯的施工承包模式,还是采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概莫能外。而提供实体工程产品是要靠工程所在现场的建造活动来实现的。工程建设的建造过程,也即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
工程项目的建造是一个技术复杂的生产过程,需要建造者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应用材料、力学、结构、工艺等理论解决建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技术难题,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这一建造过程是在有限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上进行着多工种工人操作。成百上千种材料的供应、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因此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的组织管理措施和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方能圆满完成这个生产过程,这一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始终是工程质量、安全(包括环境保护)、进度和成本。
显然这样的建造活动只有施工企业能够胜任,已经开展总承包的其他各类企业由于没有自有的施工企业,施工一般依赖分包,但这种模式极易形成总分包之间的博弈关系,工程总承包的一体化优势也受到极大制约,也难怪有观点认为“EPCm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对于非施工企业的总承包来说确实如此。一些开展总承包业务的工程公司对此的解决之道,或同某家施工企业实行资产重组,或以联合总承包形式建立某种“命运共同体”,但这些措施距真正的“一体化”尚有较长的路要走。


资源整合能力较强

建筑工程无论处于那个细分领域,也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是个复杂的系统。建筑施工则是人们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进行的为建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产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它包括从施工准备、破土动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部生产过程。这个过程中将要进行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土方工程、爆破工程、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砌体工程、钢结构工程、木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工作。涉及的专业众多,工艺各异,需要组织各种不同专业的承包企业共同完成。而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伙伴众多,如图。

1.jpg

组织众多的分包商和供应商无疑需要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已经培育形成了这种能力,完全可以在所开展总承包业务中借鉴。这种资源整合能力在除施工企业之外的其他各类开展总承包业务的企业中普遍较弱。
不同专业、各种类型的分包商同总包商同处一个工程现场施工,还需要总包商的项目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现场协调能力。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部一般都具有根据项目实施各个阶段不同特点和主要矛盾,动态地、有针对性地通过组织协调,及时沟通,排除障碍,化解矛盾,协同努力,提高项目运转效率,以保证项目施工活动顺利进行的能力。这种能力大概也是建筑施工企业所特有的。


拥有较为成熟的物资采购体制和机制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采购是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卡,一旦放松,即使后期再投入数倍的精力与成本都难以弥补,最终影响的将是客户的满意度与企业品牌的荣誉。作为建筑产品生产者的建筑施工企业当然十分清楚这个道理。
同时,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企业还形成了自身较为完善的采购体系,应用招标、议标、委托等多种采购形式以及一整套采购的制度和流程,如图。

2.jpg

尽管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采购还仅限于各种建筑材料的采购,但相对成熟的采购的制度、流程、方法、形式等,完全可以借鉴于EPC总承包业务中,而不必另起炉灶,从头摸索。何况,施工企业也曾有过采购施工设备的经验,有些价值较高的大型施工设备,例如盾构机等,也曾借助监理公司实施设备建造。
综上所述,工程总承包的核心问题是“一体化”,不论是设计、采购、施工的EPC模式还是设计-建造的DB模式,都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只能是E+P+C或D+B。而有条件、也有可能较好解决“一体化”的,必然是建筑施工企业。当然,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优势必须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才有意义,完成这种转化需要企业持续的内修外炼、强身健体,而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