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六大骗局!
学员12106058
2019-10-14 08:38
473人浏览

对于任何想要发展的企业来说,投标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参加的招投标项目越多,也就越能意识到招投标的不易。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找到能够少走弯路,多多中标的捷径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这次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投标里的那些骗局。

骗局一:资格审查设置不严谨,“粗制”影响公平
在实际操作中,审查不严谨是招标文件的常见灾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编制招标文件时,采购人没有考虑周全而疏忽了条款的细节设定;另一方面则是某些采购人故意将此项条件写得含糊,暗示某特定的供应商中标。不论以上两种情况基于哪种原因,都容易导致某些供应商在招标文件中产生“擦边球”行为。

骗局二:资格性审查与符合性审查不明确,“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审查要审查的时间、内容、主体是不同的,为了保障文件的封闭性,一般而言,要求两者的材料分开装,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常收到混装弄错的材料。而且,有的招标项目会收到成千上万份投标文件,有些材料是有密封要求的,一些混装的文件没法拆封,而且也显示的是错误材料,这种情况将导致审查不符合资格要求,投标无效。
那么,如何区分这两项审查呢?该负责人进一步作以详解,资格性检查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对投标文件中的资格证明、投标保证金等进行审查,以确定投标供应商是否具备投标资格;符合性检查是指依据招标文件的规定,从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作出响应。除了两者的内容不同外,两者审查的主体也是不同的。资格性审查的主体是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符合性审查的主体是评标委员会。因为环节不同,两者审查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一旦投标文件混装弄错,从环节、内容、主体而言都是错乱的,投标无效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骗局三:加分项或成隐形“门槛”
加分项一直被视为投标的“额外红利”,加分项是对投标人的业内影响力、资格的鼓励和认可,对中标结果影响重大。记者采访了多家代理机构,发现“加分项”是他们共同提到的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他们几乎一致认为,加分项被列入招标文件中将存在影响市场公平的风险,而且很容易遭到质疑和投诉。

骗局四:付款时间有“伎俩”
供应商在阅读招标文件的付款方式、付款时间等条款时,如果招标文件未写明付款日期或方式,供应商都会慎重投标,尤其是小企业,这主要是担心年初的招标项目其付款时间可能是年末,甚至是较为长线的分期付款方式。如果招标文件没有付款日期的保障,也会存在拖至一年甚至更久的付款风险。小企业是无力承担前期资金投入的,更何况是那些采用了贷款等融资方式的供应商,他们更无力承担了。
事实上,‘拖延’付款时间就相当于给投标人设置了隐形‘门槛’,而这种‘门槛’又恰恰成为了一些指定供应商的通行票。换言之,当大部分供应商因无力承受前期资金成本负担而不得不放弃投标时,指定的供应商便可以‘大行其道’了。招标人对指定的供应商在资金支付日期和方式上也许是宽松的,而那些被限制在外的投标人也无法知晓。

骗局五:同一条件条款反复使用
围标、串标是屡禁不止的“顽疾”,业内也总结了多种方法来帮助投标人练就一身“慧眼识金”的本领,而一些隐性的不公平条款并非一眼能够看清,比如,有些招标文件把资格性审查的条款又充当了评审环节的条款,而且这样的“陷阱”容易被人忽略。

骗局六:验收环节标准难寻
验收是对采购项目的最后把关,验收的标准和追责缺乏严谨,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也同样会掉进“陷阱”里。比如,一项采购项目的型号和参数,并没有达到采购项目的要求,但由于在招标文件中没有详细规定验收的具体内容、验收人员与验收内容相匹配等具体操作性强的要求,有些供应商也会利用这些漏洞。



更多资讯,详情关注:https://www.toujianyun.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