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建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系列九:贬值预期再起,国际工程开
王伟
2016-10-27 09:27
192人浏览

我国承包商海外新签合同稳定增长,市场份额总体扩大

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推进,2015年我国承包商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突破2000亿美元,2011-2015年每年新签合同额CAGR为10.22%。2015年海外完成营业额1540.7亿美元,同比增长8.2%。65家中国入围ENR TOP 250榜单的企业营业额达895.53亿美元,占全球250强营收的17.17%,比2014年增加2.64%。我国工程承包商能够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不利情况下,实现逆势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优势市场的强势表现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带来的政策利好。

海外工程承包模式由EPC向PPP和平台模式转变,与国际逐渐接轨

国有大型承包商中存在四种主要的承包模式。(1)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深度参与并完成施工阶段;(2)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深度参与并完成设计和施工阶段;(3)投资带动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深度参与并完成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是重资产模式;(4)总承包平台模式特点是轻资产和智力密集型,毛利率高。目前央企承包商在海外工程的主流模式是施工总承包和工程总承包,但正逐渐向PPP和总包平台模式发展。而民企掌握的资源较少,业务范围狭窄,融资能力较弱,主要做央企的分包、并购海外公司和设立海外子公司等,目前集中在在房建和装饰等领域。

全球市场基建需求超9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将成重要突破口

至2025年每年全球基建投资需求超9万亿美元,CAGR为5.75%。将全球划分为五个区域进行基建投资需求预测,预计2021年中国承包商的营收将超2600亿美元。2015年除中工国际外,11家国内ENR TOP250上榜企业海外营收占比均小于25%,11家公司海外业务营收的总和仅占其营收总和的9.33%。从赫芬达尔指数(HHI)角度来看,中东市场和亚太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指数均不到1200,竞争较为分散,也和我国工程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大型工程经相契合,是我国承包商切入的优势地区。美国、非洲和加拿大市场为高寡占型市场,欧洲和北美在建筑安全、环保等方面准入门槛较高,低价中标情况较少,进入壁垒较高。

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毛利率和汇兑损益两方面受益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贬值呈现加速,截止上周五已从6.1162上升为6.7558,贬值比例达10.46%。人民币加入SDR和国庆节房地产严控政策出台后,脱钩走势越加明显。一方面,人民币贬值会影响在手工程合同收入和成本,通过抬高收入端提升工程毛利率;同时通过国内人工和材料成本端优势增加海外竞争优势,北方国际、中工国际、中材国际、神州长城海外业务收入上半年占比均超过60%;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还将从汇兑损益等货币科目角度影响财务费用,2016年上半年江河集团、中工国际、北方国际汇兑损益占比均为最高,超过20%。

业务模式、海外占比和民营装饰龙头三维度布局国际工程

我国建筑企业一直存在大而不强、强而不优的供给现状,通过积极参与国内PPP、国外“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盈利,未来几年将出现一批建筑巨头。在这种转型发展的时点,我们建议积极布局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建筑国企和走在行业前列的民营龙头:(1)业务进展较快、资产优质的中字头央企和地方国企,推荐中国交建、中国建筑、葛洲坝、隧道股份、山东路桥,关注中国电建;(2)关注受益人民币贬值预期,海外订单、收入和汇兑损益占比高的中工国际、北方国际和中材国际;(3)海外装饰工程起步较早、经验成熟的民营龙头,推荐神州长城和宝鹰股份。此外,海外业务进展较快、业绩存在较大改善可能的中国中冶也可适当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