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考点速记
学员12106058
2016-12-20 10:28
85人浏览

第五章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29.企业的资金筹集业务按其资金来源通常分为所有者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所有者权益筹资形成所有者的权益(通常称为权益资本),包括投资者的投资及其增值,这部分资本的所有者既享有企业的经营收益,也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负债筹资形成债权人的权益(通常称为债务资本),主要包括企业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和结算形成的负债资金等,这部分资本的所有者享有按约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1)接受现金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按其差额)

(2)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 

企业接受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投资时,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作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等 

    贷:实收资本等 

30.(1)取得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偿还短期借款: 

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3)计提短期借款利息以及支付利息的账务处理: 

①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②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已经计提的利息)

财务费用(尚未计提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31.(1)取得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贷:长期借款——本金 

(2)偿还长期借款: 

借: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3)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 

制造费用 

财务费用 

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32.(1)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2)固定资产同时具有以下特征: 

①固定资产属于一种有形资产; 

②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 

③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33.企业应当按月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单独计价人账的土地和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除外。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34.年限平均法下,各月应计提折旧额计算公式: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其中: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知识点速记第五章

35.工作量法下,各月应计提折旧额计算公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知识点速记第五章 

36.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情况)

    贷:银行存款等 

37.企业在计提折旧时,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分别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中。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非生产经营部门固定资产)

制造费用(生产车间固定资产)

销售费用(销售部固定资产)

研发支出 

其他业务成本等 

    贷:累计折旧 

38.固定资产出售: 

(1)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等 

(3)收到材料变价收入或责任人赔偿。 

借:银行存款或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4)实际收到赔偿款项。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应收款 

(5)结转清理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结转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此时是将“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余额全部结转计入营业外收支,结转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无余额。 

39.材料的采购成本是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也可以将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先进行归集,期末,按照所购材料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40.实际成本法下,一般通过“原材料”和“在途物资”等科目进行核算。 

实际成本法下,材料已验收入库: 

(1)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等 

(2)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等)

(3)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但月末仍未收到相关发票凭证,按照暂估入账.即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下月初作相反分录予以冲回,收到相关发 

账单后再编制会计分录。 

41.实际成本法下材料尚未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 

(1)收到结算凭证时: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42.计划成本法下材料已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 

(1)货款已付,发票账单已到: 

①按支付的实际金额: 

借:材料采购 

    贷:银行存款 

②按计划成本金额: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③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或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2)货款尚未支付: 

①按相关发票凭证上应付的金额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材料采购 

    贷: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等)

②按计划成本金额: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③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或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④如果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月末仍未收到相关发票凭证,按照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即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下月初作相反分录予以冲回,收到账单后再编制会计分录。 

43.计划成本法下材料尚未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 

如果相关发票凭证已到,但材料尚未验收入库,按支付或应付的实际金额,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待验收入库时再作后续分录。 

对于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应根据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44.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45.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在确定材料费用时,应根据领料凭证区分车间、部门和不同用途后: 

借:生产成本(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

制造费用(为提供生产条件等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费用)

管理费用(对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费用)

    贷:原材料 

46.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短期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其中,生产工人的短期职工薪酬应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生产车问管理人员的短期职工薪酬属于间接费用,应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短期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3)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短期职工薪酬应计人当期损益。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和专设销售机构销售人员的短期职工薪酬均属于期间费用,应分别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47.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发生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或银行存款或应付职工薪酬等)

(2)结转或分摊时: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48.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结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49.企业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50.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一般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对于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小规模纳税人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51.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或劳务成本)

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转,月末,还应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52.其他业务收入与成本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或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等)

53.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54.管理费用的账务处理: 

(I)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人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在实际发生时: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利息 

银行存款等 

(2)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3)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4)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企业研究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研发支出等 

55.销售费用的账务处理: 

(1)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等 

(2)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累计折旧等 

56.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 

(1)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应付利息等 

(2)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损益、现金折扣: 

借: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等 

    贷:财务费用 

57.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构成。 

58.(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2)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3)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59.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6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61.(1)期末结转各项收入时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等 

    贷:本年利润 

(2)期末结转各项支出时的账务处理: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资产减值损失 

所得税费用等 

62.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他 

转入的金额 

63.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作相反分录)

64.提取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 

(1)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6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账务处理 

(1)企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利润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利润 

(2)以股票股利转作股本的金额: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66.盈余公积补亏: 

企业发生的亏损,除用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外,还可使用累积的盈余公积弥补。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