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银行从业资格《公司信贷》精选习题7
中建政研
2016-11-07 11:16
94人浏览

61.保证人和债权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保证责任期间,双方没有约定的,从借款企业偿还借款的期限届满之目起的(  )内,债权银行应当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否则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A.3 个月

B.9 个月

C.1 年

D.6 个月

【答案】D

【解析】资产保全人员应确保担保权利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主要是确保不超过保证责任期间。保证人和债权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保证责任期间,双方没有约定的,从借款企业偿还借款的期限届满之日起的 6 个月内,债权银行应当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否则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62.某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发生呆账贷款,经审核批准核销后,应首先(  )。

A.冲减贷款呆账准备金

B.冲减税后利润

C.增加贷款呆账准备金

D.冲减税前利润

【答案】A

【解析】呆账核销是指银行经过内部审核确认后,动用呆账准备金将无法收回或者长期难以收回的贷款或投资从账面上冲销,从而使账面反映的资产和收入更加真实。呆账经总行批准核销后连同表内利息一并冲减呆账准备金。


63.盈亏平衡点是指(  ),通过此点来分析项目成本与收益平衡的关系。

A.边际利润最大化的点

B.边际成本最小化的点

C.利润总额最大化的点

D.销售收入总额与产品销售总成本相等的点

【答案】D

【解析】盈亏平衡点是某一企业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相等的那一点。当销售收入在盈亏平衡点以下时,企业将要承受损失;在盈亏平衡点以上时,企业创造利润。


64.商业银行对项目的组织机构条件进行评估,就是要了解与项目实施有关的机构现状,并提出加强和改善的建议,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的组织机构不包括(  )。

A.项目的经营机构

B.项目的审批机构

C.项目的实施机构

D.项目的协作机构

【答案】B

【解析】对项目的组织机构条件进行评估,就是要了解与项目实施有关的机构现状,即是否存在着实施项目必需的机构体系;如果已经具备,它能否满足项目的要求;对项目的组织机构提出加强和改善的建议,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的组织机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大部分:项目的实施机构、项目的经营机构和项目的协作机构。


65.应付账款一般可以看作是公司的(  )融资来源。

A.高息

B.中息

C.无息

D.低息

【答案】C

【解析】应付账款被认为是公司的无息融资来源,因为公司在应付账款到期之前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资金购买商品和服务等,无须支付额外费用。


66.下列主体中,不具备贷款保证人资格的是(  )。

A.IT 企业

B.出版社

C.地方政府部门

D.会计师事务所

【答案】C

【解析】保证人要受下述各条件的限制:(1)国家机关不得作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对特定事项作保证人的除外。(2)禁止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者企业为他人提供担保。(3)医院、学校等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保证人。(4)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或职能部门不能作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该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67.毛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

A.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B.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

C.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D.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答案】D

【解析】销售利润率(毛利润率)是指销售利润和产品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净额×l00%;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


68.在项目财务分析的财务预测审查中,下列税金中,不应从销售收入中扣除的是(  )。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营业税

C.资源税

D.企业所得税

【答案】D

【解析】在项目财务分析的财务预测审查中,应从销售收入中扣除的税金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


69.当某项目的累计净现值大于零时,其内部收益率(  )。

A.可能小于零

B.可能等于设定折现率

C.一定等于零

D.一定大于设定折现率

【答案】D

【解析】财务内部收益率是使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累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一个项目的净现值是指项目按照基准收益率或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设定的折现率,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起点(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此折现率如果为内部收益率的话,则项目的净现值为 0,如果小于内部收益率的话,则净现值大于 0。


70.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产品的定价策略中,被称为“薄利多销定价策略”的是(  )。

A.高额定价策略

B.关系定价策略

C.差别定价策略

D.渗透定价策略

【答案】D

【解析】渗透定价策略采用很低的初始价格打开销路,以便尽早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树立品牌形象后,再相应地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又称为“薄利多销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