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与设计:建企转型升级误区与施工企业经营模式变革
小研
2016-11-11 09:44
203人浏览

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在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之下,建筑业发展总产值创24年来新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兼并、倒闭、优化重组对建筑企业不再是陌生的事情,行业集中度也在逐渐加强。2016年,建筑企业将继续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预计2016年是我们建筑业的产业整合的元年。

面对当前形势,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都在寻求变革。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几个误区需要注意。

第一个误区,是有些企业过分悲观和茫然,对当前的形势缺乏清晰的认识。建筑企业的发展的确不像以前那么顺利了,但绝非无路可走。

首先,就宏观经济来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不意味着经济不发展了,而是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从长期的观点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将保持长期稳定的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        其次,就行业来讲。住房也好、基础设施建设也好,都是刚性需求,只不过从原来的绝对的短缺变成了目前的结构性的短缺。倘若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仍然保持6.5%的增长速度,那我们的行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PPP模式”、“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一带一路”,意味着我们还有更多的建设任务,有更大的市场等待我们去开拓。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是我们建筑业的一个巨大的市场,必须引起关注。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结束,建筑业的高速增长已经过去,进入一个理性发展的时代,由一个不成熟的产业,逐步向成熟产业过度。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认清形势,顺势而为,很多企业是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的。我们对中国的发展要有信心,对行业的发展要有信心,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建筑行业会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个误区,是盲目追求转型、升级,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战略规划。

为什么要重视战略规划?建筑施工企业过去10多年,依靠外部投资拉动高速发展,很少停下来思考未来的发展,探讨战略规划问题。而这样发展起来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项目越来越难拿到,生存越来越艰难。有一些发展不错的企业,它们都提出了更高的战略目标,在战略规划中高度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国家新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向着高端化、国际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以前,建筑企业发展是粗放型的,讲究规模大,发展快。未来“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基调将不再是快速扩张,而是健康和可持续的。作为建筑企业,面对新的外部环境,要着力差异化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这是发展战略的关键。

第三个误区,是企业管理粗放,不重视自身经营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到了寒冬,日子越来越难过,这是事实,这一方面跟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跟企业自身有关。过去10年,建筑行业的发展靠外部投资拉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选择的是开放性发展,就是联名挂靠的方式,以开设分公司的方式来发展。对内是承包为主流。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对于下属单位的管理力度是比较低的。未来,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战略与管理的协同,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强化战略规划的落地;通过项目管理机制的建设,来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强化项目经营与成本管理,来提升盈利能力。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来促进整体战斗力的提升。构建了从战略到运营的完整的体系,完善企业顶层架构及项目的管理机制,通过几个方面的努力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主要表现为横向多元化和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以前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是单一行业竞争,或单一环节竞争,有些比较有前瞻性的企业,开始延伸产业链。从横向来分析,企业可以从单一的房建,向市政、公路等新型业务延伸。这种探索对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提升,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从纵向分析,企业可以从施工行业,向综合性的工程承包模式转型。比如从2014年开始,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全面参与PPP模式,就是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延伸的极致。

其模型图如图所示:

11.jpg

总之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是总量紧缩的过程,是结构调整的过程,是建筑产品品质提高的过程,是加紧创新的过程,是深化改革的过程,是倒逼企业进步的过程。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基础设施领域一个重要参与方,在新的一轮行业经营模式变革中,应审势而谋,顺势而行,乘势而上,从单纯工程承包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变,通过新的角色定位,谋求企业进一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作者简介陈国强:中国施工企业协会评优专家、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专家

梁舰:住建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房地产市场与住房保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国家发改委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服务中心主任,中建政研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