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起,我国开始实行“营改增”政策,交通运输业、电信业、邮政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试点已覆盖全国。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作出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部署,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的范围,这意味着为时四年的攻坚之战即将谢幕。随着5月1日全面营改增时间节点的逼近,营改增的学习热潮日渐升温。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有怎样的影响?建筑企业又应当如何应变呢?
营改增热潮下建筑企业如何应变
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4月1日,李克强总理到国家税务总局考察时,对全面“营改增”下了死命令: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要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总理这样说到。此次营改增全面实施旨在将“道道征收,全额征税”的营业税改为“环环征收,层层抵扣”的增值税,实行行业范围和抵扣范围“双扩”,涉及新增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4个行业约1000多万户纳税人。
统计数据显示,建筑业年产值近16万亿元,从业人员4500万,建筑业营改增涉及人数众多,利益调整复杂,被认为是改革中的“硬骨头”。营改增“形式在票据、本质在利益、核心是管理”,这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系统而复杂的变革;改变的不仅仅是计税方式,更会对企业商业模式、组织机构、供应商选择、税务风险管控等带来一系列调整和影响;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更是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
“由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营改增后加大货物劳务采购力度的企业税负将明显降低。”全国政协委员朱建弟说。他同时提醒,这也意味着企业必须和规范的上游供应商打交道。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只有找正规建筑公司,才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随便找的施工队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从长远看,营改增将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建筑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营改增能够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转变。倒逼机制推动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注重工程质量,推动建筑业信息化的进程,使管理更加透明、精细,有据可依,使工程成本可控制。营改增试点的全面铺开,有助于企业间开展广泛的合作,彼此监督。
从近期看,由于建筑业业务类型多样、劳务用工特点突出以及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企业管理方式粗放等原因,面临进项额抵扣难度较大,实施“营改增”条件相对薄弱。经测算,按现行条件,如由3%的营业税改征11%增值税,企业税负可能不降反增,让本已微利行业的施工企业倍感压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建筑行业因为上游抵扣不健全,税负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建政研专家委员会委员、管理学博士李志远在营改增的课程中指出,建筑业企业大量的沙石料、土石方等材料往往很难取得增值税发票,这将导致进项税额减少,成本相应增加。同时,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部劳务费用在施工成本中所占比重为20%~30%,该部分成本以及自有人工成本在目前设定的税收改革方案下,很难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发票。在实务操作中,营改增后有大量企业和商户将面临增值税发票的管理、记账、认证和抵扣等新问题,需要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否则,就会因为对营改增认识不足、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税负增加。
为了实现总理“税负只减不增”的要求,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建筑业企业内部营改增准备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建筑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有关法规政策,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调查摸底和模拟运转,找出不适应增值税管理与核算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内部体制和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和控制。与此同时,保持与税务等管理部门的经常沟通和协调。在模拟运转中,要有选择地对某些政策建议的有效性作进一步验证,并拟定具体操作办法。
中建政研集团董事长梁舰表示,对于存量资产已经很大或者比较大的企业来说,营改增以后出现大量投资性采购的机会较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可能会增加。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等合法手段降低税收负担。这给建筑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梁舰建议,首先,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流程,降低增值税事项操作的涉税风险。其次,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对混业经营事项完善机构设计和会计核算,防范误操作导致多缴增值税或者涉税风险。再次,通过交易手段进行“税负转嫁”,降低自身增值税的税收负担。
面对营改增,建筑企业需要化压力为动力。除了苦练内功以外,参与专业培训或借助中介与咨询机构的力量也是明智的选择。作为工程建设领域权威的综合服务运营商、国内最具专业和实力的咨询培训机构之一,中建政研始终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力求为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2014年以来,中建政研已开办建筑业“营改增”系列课程上百期,累计培养学员上万人。
中建政研为建筑企业提出了下述建议:企业的决策层认真研究政策,深入掌握营改增要点,提高财税人员专业素质。财务部门结合营改增的优势,明确纳税人身份,细化采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施工原料等,进行新的税务筹划,使新税制与实际业务相结合。通过调整经营管理思路,对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制度流程等进行梳理、优化和再造。通过深化分工协作,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综合实力。
此次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时间窗口,是在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的策略顺势而为,这既是对总理“全面推开营改增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要求的响应,又是企业实现营改增时期平稳过渡的必然要求。抓住机遇,周密筹划,建筑企业必将迎来“营改增”时期新一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