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咨询师考试基础知识点:货币政策
小研
2016-12-01 09:53
144人浏览

一、货币政策目标

(一)最终目标

1、概念

2、基本目标

各国银行六大基本目标:高就业、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外汇市场稳定

3、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前面多次讲过)

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中介目标

1、地位和作用

2、选择标准(四个基本条件)

3、分类

数量指标:贷款规模、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

价格指标:利率、汇率等

相关性

可控性

可得性

可测性

4、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般情况下,以年度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三个层次(重要)

变化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概念

(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三大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紧缩政策:卖债券减少社会货币供给量

扩张政策:买债券增加社会货币供给量

M0=流通中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

M1(狭义货币供应量)= M0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反映企业资金松紧

M2(广义货币供应量)= M1 +居民储蓄存款——流动性弱,但反映社会总需求

2、存款准备金

央行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间接调控货币供给。

紧缩政策: 提高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用于信贷的资金少,减少社会货币供给量

扩张政策:降低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用于信贷的资金多,增加社会货币的供给量

3、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以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取得贷款。

期限最长不超过四个月

再贴现利率由央行制定、发布与调整

再贴现政策(两方面政策)

再贴现利率的调整——反映政策意向

向央行申请再贴现资格——确定票据种类和机构——起抑制或扶持作用

再贴现利率的调整

给量

供给量

【知识点汇总】

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利率降低——放松信贷——增加需求

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导致利率提高——紧缩信贷——减少需求

(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工具调节特殊领域的信用行为,重要)

1、直接信用控制

以行政命令等形式直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

包括规定利率限额、信用配额、信用条件限制、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以及央行对优惠利率、进口保证金的规定等

2、间接信用指导

央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

(四) 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1、概况

央行可运用的工具:

存款准备金

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再贴现(不超过四个月)

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再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

公开市场业务

其他

2、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

调整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等

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调整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

(2)汇率政策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调节总量,信贷政策解决结构

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更市场化,信贷政策必要时要借助行政手段和措施

信贷政策的内容(四方面)

影响货币乘数和流动性

引导资金流向政策鼓励和扶持的地区和行业

限制资金对某些地区和产业过度投放

引导、规范、促进金融创新,防范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