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各阶段造价优化策略
现存问题---造价管理
1.造价管理不统一
现在我国造价管理机构颇多,数量和层次上均如此,造价咨询机构需获取各相关部门的资质证书方可开展工作,极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时间成本,在造价管理上弊多于利。
2.“无标底”招标
易导致工程造价失真。招投标工程存在难估计成本价的问题,管理部门很难对其进行监管,易造成中标价格过低的问题,埋下工程质量事故的隐患。
3.部分新型材料价格失真,造价虚增
材料市场变化颇多,特别是装饰材料,经常出现信息流动不畅的情况,给部分承包商空子可钻,利用业主对材料价格了解不深,导致造价失控。
4.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环节不连贯
建筑工程造价是一个集合体,是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一个过程。但从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与管理来看,这些环节都是分开进行的。建筑工程造价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脱钩,使和工程造价和管理相关的信息无法得到合理的共享,影响了信息的充分利用。
优化策略
1、立项决策阶段
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
建设单位应积极参与建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索相关资料,为后续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列出所需的基本参数、需要解决的问题、工程实施后的效益分析等。须注意为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应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发展前景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
编制详细的投资估算报告
编制投资估算报告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以及市场变动,使投资基本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2、设计阶段
在设计过程中,建设单位应随时提供有关资料,及时反映相关情况,保证设计人员可及时得到最新讯息,避免反复修改设计图,减少无效设计,缩短设计时间,又能保证设计方案切实可行,经济有效。
3、招投标阶段
项目招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1)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
(2)制作招标文件时应严谨、认真地对相关数据与资料进行收集、积累、筛选、分析和总结,还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与评价,后编制招标文件,编制之后还应反复推敲其中的条款,力争做到无缺无漏、知己知彼。
做好合同的签订工作
合同的签订是施工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务必慎之又慎。签订之前,应针对合同中的条款将每一项落到实处,减少漏洞。在签订的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应及时进行沟通,并通过谈判,争取得到有利于合理低价的合同条款。同时,正确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索赔的因素,对索赔要有前瞻性,有效避免发生过多索赔事件。
4、施工阶段
严格审定工程预结算
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剔除其中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高取费用、不切合实际的签证、不合理的技术措施等增加的费用。
把好工程材料、设备价格关
建筑材料的供应渠道多,材料品种价格繁复,建设单位预算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掌握材料信息价格及采购渠道,将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
建设单位不应完全撒手不管,须对建材市场有一定的把握,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价格信息,对某些材料采用甲方指定或限价,要求施工单位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来源,以降低造价。
把好建设变更关
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颇多,经常会出现工程量和一些施工做法发生变化。如此一定会造成造价变更。为了应对以上情况,现场的预算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努力将所有可能发生的变更囊括在内,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有效控制成本。
做好施工记录
由于建筑工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多因素影响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图纸以外的工程内容,这样作为建设方必须做好施工记录,为工程结算提供可靠的依据,避免施工单位提出不合理的索赔。
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对方索赔
一方面要利用合同条款随时解决工程造价方面的纠纷,另一方面要全面履约,以避免索赔的发生。另外,对施工单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约定的义务,建设单位亦可以向施工单位提出反索赔,减少建设单位的损失,降低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