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大举收购美国酒店是避险趋利
张景利
2017-02-28 15:13
232人浏览

在人民币贬值趋势未改、国内资产荒局面仍在蔓延的双重影响下,中资出海寻找高收益资产的脚步必然不会停止。

海航集团收购希尔顿股权被证实。10月24日,海航集团官方证实,海航集团将花费65亿美元从黑石集团的关联公司收购希尔顿约25%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海航集团将成为希尔顿的单一最大股东,而希尔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之一。

海航入股希尔顿并不是中资收购美国酒店的个案。事实上,就在去年,安邦保险以19.5亿美元收购了纽约的华道夫酒店,并曾试图收购喜达屋和美国的其他酒店,一度引发舆论热议。而美国酒店业之所以受到中资青睐,大致的原因是中资有对冲汇率风险的需求,同时对美国酒店业的预期回报率又较高。

首先,人民币温和贬值的趋势不改,而中资有对冲汇率风险的需求,用这一逻辑来解释中资的海外收购现象至今有效。10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早盘与中间价再创6年新低。目前来看,由于过去多年的持续升值带来的明显高估,人民币的修正式贬值仅过半程,而在所有的货币中,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是较大的。美元指数的强劲表现,使得包括美国商业地产在内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受到追捧。

就海航集团而言,无论是作为一个多元化经营、开展海外收购较早的产业集团,还是其航空业起家的背景,都决定了海航集团对人民币贬值的风险更为敏感。早在2010年,海航集团就完成了其第一笔大型的海外收购,自此开始的每一年,海航集团的海外收购几无间断。此外,航空业是一个负债率相当高的行业,一大部分资产要用于购买和租赁飞机,而采购的飞机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人民币贬值会致使经营压力增大。

其次,对美国酒店业的预期回报率较高,必然是中资热衷收购美国酒店,而非其他资产的重要原因。对美国酒店业预期回报率计算,一方面要考虑到酒店当前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到收购可能带来的业务协同效应,对收购标的酒店业绩的提振。这其中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深度开发--中资收购的多是国际著名高端酒店,而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高端消费需求仍有挖掘空间,在利用商业资源嫁接中国市场方面,中资显然是有比较优势的。

与国内相比,美国的酒店资产在某些方面更有吸引力,并且直接影响着预期回报。例如,安邦收购华道夫酒店,获得的是终身产权,而在国内,包括酒店资产在内的商业地产只有40年的使用权,但在国内资产荒的现实下,购买价格却可能更高。显然,类似上述的区别只会让美国酒店资产的回报对中资更有吸引力。

随着国内企业资本积累的初步完成,并购整合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而在人民币贬值趋势未改、国内资产荒局面仍在蔓延的双重影响下,中资出海寻找高收益资产的脚步必然不会停止,美国酒店业受到中资追捧,也不出这一逻辑。至于卖方——美国的酒店业乐意向中资敞开大门,在意的显然不只是中国买主手中有钱,更在于中国旺盛的高端消费需求所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