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一、图纸会审制度
(一)概述
摘好图纸会审工作,首先要求参加会审的人员应熟悉图纸。各专业技术人员在领到施工图后,必须先认真地全面了解图纸,要清楚设计图及技术标准的规定要求,要熟悉工艺流程和结构特点等重要环节,必要时,还要到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看设计图是否符合现场要求。
图纸会审包括初审、内部会审和综合会审三个阶段。
(二)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在各阶段会中工作中.抓住施工图的主要内容,与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及经济政策对照进行会审。会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
2.施工的技术设备条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当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时,现有的力量及现场条件有无困难,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要求;
3.有关特殊技术或新材料的要求,其品种、规格、数量能否满足需要及工艺规定
4.建筑结构与安装工程的设备与管线的接合部位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安装工程各分项专业之间有无重大矛盾;
6.图纸的份数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坐标、标高及地上地下工程和道路交会点等有无遗漏和矛盾。
(三)图纸会审记录
图纸经过会审后,会审组织者,应及时将会审中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的建议,做好详细的记录。图纸会审记录上应填写单位工程名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主持单位及参加会审人员名单等。对会审提出问题,凡是设计单位变更修改的,应在会审记录“解决意见”栏内填写清楚,尽快请设计部门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时按“设计变更通知单”执行。图纸未经过会审不得施工。
二、技术交底制度
(一)概述
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交底记录作为施工管理的原始技术资料。交底内容:承包合同有关条款、设计图、设计文什规定的技术标准、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施工进度和总工期、拟采用的施工工艺方法和材质要求、技术安全措施等。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更要做详细的技术交底。
(二)技术交底的要求
技术交底工作应分级进行,分级管理。
凡技术复杂(包括推行新技术)的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应由总工程师向主任工师、技术队长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交底,明确关键性的施工技术问题,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和特殊工程的技术、材料提出试验项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普通工程应由主任工程师参照上述内容进行。
施工队一级的技术交底,由施工技术队长负责向技术员、施工员、质量检查员、安全员以及班组长进行交待所承担的工程数量、要求期限、图纸内容、测量放样、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技术措施、操作要求和安全措施等方面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员向班组的交底工作,这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施工员向班组交底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落实上级技术领导的要求,明确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制订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对关键性项目、部位、新技术的推行项目应反复、细致地向操作组进行交底,必要时应做文字交底或示范操作。
(三)技术交底主要内容
1.承包合同中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和监理办法,合同条款规定的法律、经济责任和工期。
2.设计文件、施工图及说明要点等内容。
3.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质量要求。
4.施工技术方案。
5.工程合同技术规范、使用的厂法或工艺操作规程。
6.材料的特性、技术要求及节约措施。
7.季节性施工措施。
8.安全、环保方案。
9.各单位在施工中的协调配合、机械设备组合
10.试验工程项日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规程。
11.适应工程内容的科研项目、“四新”项目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要求。
三、测量管理制度
1.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以保证测量工作质量,防止错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必须做到:
(1)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
1)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做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次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取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两人两种方法”制度,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
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3)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2)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签认,分工衔接上的测量工作,由测量队或测量组要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3)项目测量队组织对控制网点和测量组设置的施工用桩及重大工程的放样进行复核测量,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现场进行检查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合格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
2.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纽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度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度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具体包括:
(1)项目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2)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3)测量内业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
(4)测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4.控制测量、每项单位工程施工测量必须分别使用单项测量记录本。测量记录统一使用水平仪簿和经纬仪簿。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补绘。记录中不准连环更改,不合格时应重测。手簿必须填列页次,注明观测者、观测日期、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类型及编号,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凡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予以保存,不得撕毁。
5,内业计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数据。计算书要书面整洁,计算清楚,格式统一。计算者、复核者要签认。采用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时,应使用正版软件。
6.测量队、组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台账,及时收集,按控制测量、单位工程分项整理立卷。因人事变动所涉及的测量记录和资料,应由测量队、组长主持办理交接手续。工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测量组应将全部测量记录资料整理上交测量队,经测量队检查合格后,经理部方可验收工程。项目工程完工,线路贯通竣工测量完成之后,测量队应将项目全部测量记录和资料档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上交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经验收合格后,双方办理交接手续。项目经理部按交工验收的要求将测量记录资料编入竣工文件。
7.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保管:
(1)公路工程施工常用测量仪器主要有:水准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包括觇标、水准尺等附属工具)。测量工具主要指量距尺、温度计、气压计。测量队、组对所配置的仪器工具具有使用权和负有保管责任。
(2)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测量仪器、工具使用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仪器说明书,熟悉各部分性能、操作方
法和日常保养知识,了解各种仪器使用时必须具备的外部环境条件。仪器精度与性能应附合合同条件及规范要求,仪器的配置与使用范围应经项目总工程师签认确定。
2)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对测量仪器、工具检定。当测量仪器、工具出现下列情况均视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显示不正常;功能出现了可疑;超过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
出现了上述不合格项的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做明显标记,只有排除不合格原因,再次检定确认合格,并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验证签认后,方可使用。
3)测量仪器使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其要求的环境条件,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架立、使用仪器。仪器架立后司仪人员应专心守护,不得擅自离开。
4)测量仪器转站,严禁将带支架的仪器横杠肩上。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等站必须装箱搬运,行走困难地段所有仪器必须装箱护行搬运。测量收工必须按说明书规定擦拭仪器装箱。携带仪器乘车必须将仪器箱放在座位上,或专人守护,不得无人监管任其受振。
8.项目经理部的测量队应建立仪器总台账、仪器使用及检定台账,测量组也应建立相应的分账。
仪器档案由项日技术部门保存原件,测量队、组长保存复印件,复印件随仪器装箱仪器使用者负责使用期间的仪器保管,应防止受潮和丢失。测量仪器应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不得私自外借他人使用。
四、材料、构(配)件试验管理制度
(一)《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1.检测机构等级
检测机构等级,是依据检测机构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水平、主要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及检测人员的配备情况、试验检测环境等基本条件对检测机构进行的能力划分。
公路工程专业分为综合类和专项类。公路工程综合类设甲、乙、丙3个等级。公路工程专项类分为交通工程和桥梁隧道:工程。
2.检测机构在同一公路工程项目标段中不得同时接受业主、监理、施工等多方的试验检测委托。
3.检测机构依据合同承担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不得转包、违规分包。
4.检测人员分为试验检测工程师和试验检测员。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当由试验检测工程师担任。试验检测报告应当由试验检测工程师审核、签发。
(二)工地试验室
1.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建立为现场进行工程质量控制及所需其他试验的规模齐全、设施配套的工地试验室。试验室应配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负责试验工作。
2.除在施工的合同段内设置一个工地试验室外,同时应根据现场需要,增设若干个流动试验站。
(1)开始工作之前,应将工地试验室和流动试验站所在位置和面积、配备的仪器、器具等全部物品清单(含主要仪器的型号、规格、性能和说明等)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工地试验室(站)的仪器、器具应在开始工作前配齐,保证在工程进行期间正常运转使用。
(3)工地试验室(流动试验站)的各种试验工作,均应统一按合同列明的或正式颁布的国家标准及部级行业标准进行。
(4)各种试验均应采用统一的表格进行记录、报告和统一的方法进行整理、保存。
(三)原材料的验证试验
1.项目经理部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场材料的质量、型号、规格。根据材料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项目在采购材料之前.材料采购部门应填写《材料试验检验通知单》交项目试验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配合材料采购人员到货源处取样,进行性能试验。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与供应方签订供应合同。
2.试验室对进场的主要原材料按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批量和项目进行检测试验。对于进场的原材料,试验频次较多,试验站(点)的试验人员按规定频率进行取样送样,取样要有代表性.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的,严重惩罚当事人。
3.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的材料及型号规格与图纸要求不符合的材料,一律不得在工程上使用,一旦发现应及时向上级技术负责人反映,通报工地材料员和试验员,及时取样做试验,及时提供材质证明和试验单。
4.进厂的材料要做到材质证明随材料走,材质证明要与所代表材料相符,做好材料的标识、标志。
(四)标准试验
标准试验是对各项工程的内在品质进行施工前的数据采集,它是控制和指导施工的科学依据。包括各种标准击实试验、集料的级配试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结构的强度试验等。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在各项工程开工前合同规定或合理的时间内,应完成标准试验,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查批准。
2.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应在承包人进行标准试验的同时或以后,平行进行复核(对比)试验,以肯定、否定或调整承包人标准试验的参数或指标。
(五)工艺试验
工艺试验是依据技术规范的规定,在动工之前对路基、路面及其他需要通过预先试验方法
才能正式施工的分项工程预先进行工艺试验,然后依据其试验结果全面指导施工。工艺试验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提出工艺试验的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2.工艺试验的机械组合、人员配备、材料、施工程序、预埋观测以及操作方法等应有两组以上方案,以便通过试验作出选定。
3.试验结束后应提交试验报告,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六)构(配)件进场验证试验
1.对构件的检验:对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核验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构件型号、规格数量、出池或出厂强度、出厂日期。检验后加盖检验合格章。合格证上注明使用部位。
2.对于有缺陷的构件处理:如认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认可使用,一定要在合格证上注明鉴定处理意见和使用部位,做好标识。
(七)试验、检测记录管理
1.试验室对试验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印成一定格式的表格,原始记录和报告实事求是,字迹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同时应有试验、计算、复核、负责人签导试验日期,并加盖试验专用公章。
2工程试验检测记录应使用签字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没有填写的地方应划“——”。
3.原始记录是试验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允许随意更改,不许删减。
4.原始记录如果需要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并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同时加盖更改人印章。
5.试验室由于记录类别多,应有专人负责整理记录,规定文件资料借阅、查找制度,对外发出的报告及上报的资料应建立总台账。
6.试验室所有的质量记录,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向建设单位提供足够份数,其余质量记录由试验室装订成册上交公司档案室。
7.当所有规定的工程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和试验均已完成,试验室应将所有的试验记录、报告以及分项上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评定结果等资料,按交工验收要办理成册。准备交工验收。
五、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一)概述
隐蔽工程是指为下道工序施工所隐蔽的工程项目,隐蔽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由施工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并请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参加,必要时请设计人参加,检查意见应具体明确,检查手续应及时办理,不得后补。须复验的要办理复验手续,填写复验日期并由复验人做出结沧。
(二)隐蔽工程项日
1。地基与基础,包括土质情况、槽基几何尺寸、标高、地基处理。
2.主体结构各部位钢筋,内容包括:钢筋品种、规格、数量、间距、接头情况及除锈、代用变更情况。
3.梁等结构物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直径、位置、坡度、接头处理、孔道绑扎牢固等的情况。
4.焊接,包括焊条牌号(型号)焊口规格、焊缝长度、高度及外观清渣等。
5.桥梁工程桥面防水层下找平层的平整度、坡度、桥头搭板位置、尺寸。
6.桥面伸缩缝埋件规格、数量及埋置位置
7.钢管管道内外绝缘防腐。
8.Φ200以上钢管管道椭圆度。
9.雨、污水管道:混凝土管座、管带及附属构筑物隐蔽部位。
10.热力管道:管道保温、管沟及小室外部防水。
11.水工构筑物及沥青防水工程,包括防水层下的各层细部做防水变形缝等。
12.通信管道工程。
13.设备基础及混凝土的配筋尺寸、养生、强度、表面标高。
14. 光电缆的布放、预留长度、接头的物理、电气性能,电缆沟的开挖与回填及光电缆的衔接。
15.接地体的埋没、引接和接地电阻(分干、湿两极)、机电设备支架箱体的防锈防腐处理。
六、变更设计制度
(一)概述
所谓设计变更,是指自公路工程初步设计批准之日起至通过竣工验收正式交付使用之日止,对已批准的初步没计文件、技术设计文件或施工图设计文件所进行的修改、完善等活动。
施工图的修改权为设计单位及项目设计者所拥有,施工单位技施工图进行施工。未经设计单位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允许,施工单位无权修改设计。
(二)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
1.经过会审后的施工图,在施工过程小,发现施工图仍有差错,与实际情况不符者,
2.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化与施工图的规定不符者;
3.材料、半成品、设备等与原设计要求不符者。
(三)设计变更的内容、手续及要求
1.公路工程设汁变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公路工程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符合公路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要求,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分为重大设计变更、较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
3,公路工程重大、较大设计变更实行审批制。经批准的设计变更一般不得再次变更。
4.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可以向项目法人提出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的建议。设计变更的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应当注明变更理由。
5.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的施工原则上由原施工单位承担。原施工单位不具备承担设计变更工程的资质等级时,项目法人应通过招标选择施工单位。
6.由于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的过失引起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并造成损失的,有关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费用和相关责任。
7.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受到采纳,需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时,均需用“变更设计申请”向设计单位办理修改手续;
8,重要工程部位及较大问题的变更必须由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三方进行洽商,由设计单位修改,向施工单位签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方为有效;
9.如果设计工程做较大变更而影响了建设规模和投资标准时,需报请原批准初步设计的主管单位同意后方可修改;
10.“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联系单”等技术文件,都要有详细的文字记录,一并汇成明细表归入工程档案,将作为施工和竣工结算的依据
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制度
1,各工序施工完毕后应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80/1—2004)进行质量评定,及时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检查项目、实测项目填写齐全、签字手续完备。
2.分部工程完成后及时汇总各工序质量评定表,填写部位质量评定表,计算部位合格率,签字手续完备。
3.单位工程完成后及时汇总各分部工程量质评定表,填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由施工主要技术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印章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监督部门核定质量等级的依据之一。
4.各合同段工程质量评分采用所含各单位工程质量评分的加权平均值。即:工程各合同段交工验收结束后,由项目法人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工程质量评定,工程质量评分采用各合同段工程质量评分的加权平均值。即: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程质量评分值大于等于75分的为合格,小于75分的为不合格。
5.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评分采取加权平均法计算,其中交工验收工程质量得分权值为0.2,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鉴定得分权值为0.6,竣工验收委员会对工程质量评定得分权值为0.2。
工程质量评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为优良,小于90分且大于等于75分为合格,75分为不合格。
6.竣工验收委员会按交通部规定的办法对参建单位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评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且工程质量等级优良的为好,大于等于75分为中,小于75分为差。
7.竣工验收建设项目综合评分采取加权平均法计算,其中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得分值为0.7,参建单位工作评价得分权值为0.3(项目法人占0.15,设计、施工、监理各0.05)。
评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且工程质量等级优良的为优良,大于等于75分为合格,小75分为不合格。
8.各合同段交工验收工作所需的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整个建设项目竣(交)工,验收期间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工程质量检测所需的费用由项目法人承担。
八、技术总结制度
(一)概述
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工程技术总结,科研课题、“四新”项目的负责人,在课题或项目完成后应及时撰写专题报告和学术论文
(二)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
1.简述本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或标段)、建设规模,采用的技术标准,主体结构类型、主要施工方案和工艺;开工、竣工日期,变更设计情况,工程质量自检情况(或验收的评定情况)。本工程竣工后对国家和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意义等。
2.“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情况。
3.技术创新项目及运用效果。
4.施工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难题的解决实施情况。
5.施工中存在的技术失误、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6.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进行质量监控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原材料的试验检验方法、配合比、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含油量、密实度、空隙率、间隙率、厚度、温度、平整度等)。
7.推广应用的先进的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以及在质量控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8.本工程在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体会。
9.本工程实现施工过程“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经验和方法。
10.对本工程的“高、新、特、难”项目的分项或分部工程进行专题技术总结
(三)学术活动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撰写与本职工作或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并以此来推动技术进步,人才的培养。
九.技术档案制度
(一)概述
建设档案资料是指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包括基本项目的提出、调研、
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计划、勘测、设计、施工、调试、生产准备、竣工、测试生产等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形式与载体的文件材料。为给公路工程建成后的合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提供依据,施工企业必须按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及单项工程,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它必须与所反映的建设对象的实物保持一致。
(二)工程技术档案工作的任务
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系统地收集记述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材料,并按归档制度加以整理,以便竣工验收后完整地移交给有关技术档案管理部门。
(三)工程技术档案的收集
工程技术档案,来源于技术资料,但又不同于技术资料。因此,在收集技术档案材料时,首先要把两者区别开来。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技术资料是施工活动中,为参考目的而收集和复制的技术文件材料(包括图纸、照片、表报、文字材料等),它不是本单位施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技术档案则是本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直接产生和自然形成的。
2.技术资料主要是通过交流、赠送、购买等方式收集或复制的,它对建设工程不具有“工作依据”和必须“遵照执行”的性质,它是一种参考资料。技术档案则是本建设工程中自然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过来的,是本工程的施工直接成果,对施工起指导和依据的作用。
(四)工程技术档案的内容
施工企业工程技术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两部分。
1.第一部分是工程竣工验收后,交建设单位保管的。其内容有:
(1)竣工图表;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单应
(3)材料、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6)主体结构和重要部位的试件、试块、材料试验、检查记录;
(7)永久性水准点的位置,构造物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定位记录,有关试验观测记录;
(8)其他有关该项工程的技术决定。
2.第二部分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由施工企业保存,供本单位今后施工参考。其内容有:
(1)施工组织设计及经验总结;
(2)技术革新建议的试验、采用、改进的记录;
(3)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情况、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记录;
(4)有关重大技术决定;
(5)施工日记:
(6)其他施工技术管理经验总结。
(五)工程技术档案的整理
为做好技术档案的整理上作,必须注意搞好日常技术文件的管理。施工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和健全技术文件的专职管理机构、技术档案的目录编制。
1.技术档案的系统檠理,是在技术档案材料全面收集墓础上,对技术档案材料科学地分类和有秩序地排列。分类应符合技术档案本身的自然形成规律。工程技术档案分类,一般按工程项目分,使同一项目工程的技术档案都集中在一起,这样能够反映该工程的全貌。而每。而每一类下,又可按专业分为若干类。
2.技术档案的目录编制,应通过一定形式,按照一定要求,总结整理成果,揭示技术档案的内容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便于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