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2017年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术语
张景利
2017-03-02 17:13
179人浏览

(1)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包括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放射性、电磁辐射等。环境要素组成

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称为环境系统。

1. 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

2.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2) 环境遥感。用遥感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环境各要素的现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具体地说,是利用光学的、 电子学的仪器从高空(或远距离)接收所测物体的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 工处理成为能识别的图像或能用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以揭示环境如大气、陆地、海洋等的形状、种类、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 环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 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

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

(4) 环境区划。环境区划分为环境要素区划、环境状态与功能区划、综合环境区划等。

(5) 环境背景值。环境中的水、土壤、大气、生物等要素,在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受到外来污染影响下形成的化学元素组分的正常含量。又称环境本底值。

(6) 环境自净。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降低和消除的

现象。

(7) 水土保持。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防治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8) 水源地保护。为保证饮用水质量对水源区实施的法律与技术措施。

(9) 水质布点釆样。为了反映水环境质量而确定监测釆样点位,釆集水样的全过程。

(10) 水质监测。釆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分析技术,对地表水、地下水、 工业和生活污水、饮用水等水质进行分析测定与评价的分析过程。

(11) 水质模型。天然水体质量变化规律描述或预测的数学模型。

(12) 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地揭示与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 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来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13) 生物多样性。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各样有机体的变异性及其有规律地 结合在一起的各种生态复合体总称。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4)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所产生的 反应和影响来阐明环境污染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从生物学角度评价环境质量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从生物学角度评价环境质量的过程。

(15) 生态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影响识别、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 上进行的。

(16) 生态监测。是观测与评价生态系统的自然变化及对人为变化所做出的 反应,是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变量的测定。

(17) 背景噪声。除研究对象以外所有噪声的总称。

(18)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或由它转 化而成的二次污染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时间,足以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材料、生态或环境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或效应的现象。

(19) 大气样品釆样。釆集大气中污染物的样品或受污染空气的样品,以获 得大气污染的基本数据。

大气质量评价。根据人们对大气质量的具体要求,按照一定的环境标 准、评价标准和釆用某种评价方法对大气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