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企业各有不同,失败的企业大致相似。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企业发展的模式。我们发现不同企业成功的经验、成功的模式各有不同,每家企业都有各自的“特色”。对于企业的失败,原因各有不同,过程往往相似。
企业的管理层,如果能认真总结这些导致失败的原因,对企业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是项目管理型的企业,是订单型的企业。因此,建筑企业是不会轻易“死掉”的。
中国建筑企业的三大死法
通过研究、分析几十家建筑企业的“死亡”案例,总结出中国建筑企业的三大死法:
竞争死
缺乏核心能力,差异化没有形成:建筑企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缺少差异化。在面对同行业竞争的时候,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做出差异化的企业,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提升企业的溢价能力。
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多年来,建筑行业长期采取一种不科学的、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的管理模式——挂靠。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对于被挂靠企业来讲,根本没有经营能力,更没有自己的经营人才,何谈竞争力。
企业内部管控:由于企业放弃了市场,也就等于放弃了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能力。
在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必将被市场边缘化,逐渐因企业内耗失去存在价值。
集资死
权力集资:就目前情况而言,国有经济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是有他的特权的。因此,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能够享受到的融资、贷款等政策利好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资金,只能通过一定的权力关系进行融资。这种集资方式非常诡异,但是能量非常大,“风险”一旦发生将是致命的。
市场集资:借助上市的外壳,利用这种方式,通过虚假的业绩和财务报表进行融资。一旦被查出,信用、品牌就会彻底化为乌有。
关系集资:通过社会关系(亲戚、朋友)进行集资,这个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市场混乱,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发生“跑路”或资金链异常断裂的机率很高。
关系死
实际生活中“关系死”就是企业没有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经营模式与外部体制环境:像项目挂靠管理、项目股份制等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企业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些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不一定都合法,与外部体制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
以股份制为例,对于民营企业而讲是无所谓的;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存在着合不合法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常见的项目挂靠、分包,从现行行业政策来看,是不合法的。外部体制环境不断变化,处于不同的时期,管理层必须看到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是否与外部的环境、体制相一致。
民营与国有:民营与国有的地位,一定是不平等的。
当下,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混合,不一定是双方“你情我愿”的。混合之后,特权自然存在,也就必然导致不平等的地位的产生。
企业与政治:一家远离政治的企业,是很难做强做大的。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过多的与当地政府,与政治产生关系的话,必定要承担过多的政治性任务,对企业而言,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与财力。
企业的管理层,需要能够掐当地把握这个“度”。
民营企业之殇
通过调查发现,导致民营企业死亡的原因主要有6个:情、顺、心态、冒进、规则、政治。
人情关系,是中国企业摆脱不了的“魔咒”。有无数的企业受制于这个关系网,无法挣脱,越束缚越紧。
“顺境”太多容易导致骄傲,导致得意忘形。有一部分企业,就是死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
在顺与逆之间,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才能认清企业自身的能力,才能有准确的定位。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相互利用关系,需要在实际生活中相互配合,相互理解。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巧妙地利用游戏规则,但不能不遵守这些规则。否则,必将受到处罚!